史君子细看流光,莫惜觅醉衣淋浪

史君子细看流光,莫惜觅醉衣淋浪

诗句读音
史君子细看流光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shǐ jūn zǐxìkàn|kānliú guāng
莫惜觅醉衣淋浪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mò|mùxīmìzuìyīlín làng

史君子细看流光,莫惜觅醉衣淋浪释义

【史君子】。即使君子。史,通“使”。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草木花果·史君子》:“唐潘州郭史君多以此疗儿,得其効,时人因其刺史所用治小儿,故曰史君子。”参见“使君子”。

【细】《廣韻》蘇計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思計切,音壻。《說文》作。微也。《類篇》隷作細。《玉篇》小也。《書·旅獒》不矜細行。《註》輕忽小物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其細已甚。《註》譏其煩碎。又《北史·源思禮傳》何必大子細也。

【流光】1.谓福泽流传至后世。《穀梁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德厚者流光,德薄者流卑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若从孔孟治地之法,则仁者必寿,善者必福,清明之志气如神,厚德之流光寖远。”清钱谦益《太仆寺毕自严祖忠臣加赠大中大夫制》:“酬而劬后之劳,示我流光之报。”2.流动、闪烁的光彩。汉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应駍声,击流光,野尽山穷,囊括其雌雄。”《南史·宋元凶劭传》:“时主夕卧,见流光相随,状若萤火。”3.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。三国魏曹植《七哀》诗:“明月照高楼,流光正徘徊。”唐长孙佐辅《横吹曲辞·关山月》:“忽

【莫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慕各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末各切,音寞。《韻會》無也,勿也,不可也。《易·繫辭》莫之與,則傷之者至矣。又定也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,求民之莫。又謀也。《詩·小雅》秩秩大猷,聖人莫之。又《博雅》强也。《論語》文莫吾猶人也。《晉書·欒肇·論語駁曰》燕齊謂勉强爲文莫。《揚子·方言》侔莫,强也,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。《淮南子·謬稱訓》猶未之莫與。《註》莫,勉之也。又削也。《管子·制分篇》屠牛垣,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。又《博雅》莫莫,茂也。《詩·周南》維葉莫莫。《註》莫莫,茂密之貌。又《莊子·逍遙遊》廣莫之

【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積切,音昔。《說文》痛也。从心昔聲。《廣韻》悋也。《增韻》憐也,愛也。一曰貪也。又叶息約切,音削。《曹植·贈丁儀詩》思慕延陵子,寶劒非所惜。子其寧爾心,親交義不薄。

【觅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狄切,銘入聲。《廣韻》求也。《魏志·管輅傳》覓索餘光。《晉書·武帝紀》是猶欲登山者,涉舟航而覓路。又《唐書·南蠻傳》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。又《宋史·眞宗紀》祥符三年,以西凉府覓諾族瘴疫,賜藥。 《正字通》从爪从見。俗作覔。非。《字彙補》一作。《集韻》本作覛,亦書作,或作眽,非。

【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將遂切,音檇。《正韻》爲酒所酣曰醉。《書·酒誥》德將無醉。《詩·大雅》旣醉以酒。又心醉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列子見之而心醉。《文中子·事君篇》心醉六經。又骨醉。《唐書·武后紀》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,囚之,武氏置二人釀甕中,曰令二姬骨醉。又心和神全曰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通于大和者,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,不知其所由也。又《字彙補》醉李,地名。與檇李同。《公羊傳·定十四年》於越敗吳于醉李。又《字彙補》精崔切,音嶉。《李世澤·韻圖》醉字有平去二音。 《說文》醉,卒也。卒其度量

【淋浪】不止貌。晋陶潜《感士不遇赋》:“感哲人之无偶,泪淋浪以洒袂。”宋司马光《和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》:“况当三伏深,霑汗尤淋浪。”明沉璟《义侠记·挂罗》:“这一条血路广,染衣衫犹自淋浪。”清查慎行《平越遇雷玉衡口占赠之》诗:“急雨淋浪茅店外,乱山高下马蹄前。”柳亚子《放歌》:“仰面出门去,泪下何淋浪!”2.沾湿貌。宋王安石《和王司封会同年》:“直须倾倒罇中酒,休惜淋浪座上衣。”元吴师道《吴礼部诗话》:“萧颯天涯鬢,淋浪醉后衣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小谢》:“宽譬哀情,而衿袖淋浪,痛不可解。”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