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理契天运,达观正在兹

是理契天运,达观正在兹

诗句读音
达观正在兹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七之
拼音: dá guānzhèng zàizī|cí
是理契天运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shìlǐqì|qiè|xiètiān yùn

是理契天运,达观正在兹释义

【达观】,纵观。《书·召诰》:“周公朝至于洛,则达观于新邑营。”孔传:“周公通达观新邑所营,言周徧。”《魏书·阳尼传》:“彼八方之局促兮,殊无可以达观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盖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;而达观古今,操行不轨者多富乐。”2.谓全面地考虑。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四篇:“《离骚》之出,其沾溉文林,既极广远,评騭之语,遂亦纷繁,扬之者谓可与日月争光,抑之者且不许与狂狷比跡,盖一则达观于文章,一乃局蹐于诗教,故其裁决,区以别矣。”3.谓一切听其自然,随遇而安。晋陆云《愁霖赋》:“考幽明于人神兮,妙万物以

【正在】行中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正在问答之际,龙香门外一看,看得果然是了,不觉手舞足蹈起来。”如:他正在赶路。

【兹】〔古文〕茊《唐韻》子之切《集韻》津之切,音孜。《說文》草木多益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此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念茲在茲。又蓐席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蓐謂之茲。《公羊傳·桓十六年》屬負茲舍不卽罪爾。《註》諸侯有疾稱負茲。又《史記·周本紀》康叔封布茲。《徐廣曰》茲,藉草之名。又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茲成,墊江人。又通滋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賦歛茲重。《揚子·太經》天不之茲。又《荀子·正論篇》琅玕龍茲。《註》與髭同。又《篇海》音慈。龜茲,國名。
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
【理】《唐韻》良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里。《說文》治玉也。《徐曰》物之脈理,惟玉最密,故从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夏桀之時,金積折廉,璧襲無理。《註》用之煩數,皆鈍而無文。又《說文徐註》治玉治民皆曰理。《書·周官》論道經邦,燮理隂陽。《前漢·循吏傳》政平訟理。又《玉篇》正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先王疆理天下。《註》理,正也。又《玉篇》道也。《廣韻》義理。《易·繫辭》易而天下之理得矣。《史記·平原君傳》謂公孫龍曰: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。其人理勝於辭,公辭勝於理,辭勝於理,終必受詘。《皇極經世》天下

【契】《廣韻》苦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詰計切《正韻》去計切,音栔。約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。《禮·曲禮》獻粟者執右契。《註》兩書一契,同而別之。又合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宰夫掌官契以治藏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帝與功臣,剖符作誓,丹書鐵契。《唐書·宗紀》木契銅魚起兵。又神合也。《神仙傳》魏伯陽作參同契二卷。又憂苦也。《詩·小雅》契契寤歎。又灼龜具。《詩·大雅》爰契我龜。《註》契,所以然火而灼之者也。又怯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輈人》馬不契需。《註》契,怯。需,懦也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

【天运】1.犹天命;自然的气数。《六韬·顺启》:“事而不疑,则天运不能移,时变不能迁。”晋陶潜《责子》诗:“天运苟如此,且尽杯中物。”《新唐书·魏知古等传赞》:“终之胡雏乱华,身插边陬,非曰天运,亦人事有致而然。”清何琇《樵香小记·皇极经世》:“如曰天运一定,是尧舜不能不治,桀紂不能不乱,非所以立训。”2.天体的运转。《后汉书·天文志上》“以显天戒,明王事焉”刘昭注引汉张衡《灵宪》:“阳道左迴,故天运左行。”唐韩愈《君子法天运》诗:“君子法天运,四时可前知。”明陆垹《篑斋杂著·岁差》:“岁差之法,自晋虞喜始定以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