嗜利颡有泚,恐愧王承福

嗜利颡有泚,恐愧王承福

诗句读音
恐愧王承福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kǒngkuìwáng|wàngchéng fú
嗜利颡有泚平仄:仄 仄 仄 仄
韵脚:上四紙
拼音: shì lìsǎngyǒu|yòucǐ

嗜利颡有泚,恐愧王承福释义
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
【愧】《廣韻》俱位切《集韻》基位切,音騩。《爾雅·釋言》慙也。《詩·大雅》尚不愧于屋漏。《皇極經世》無愧於口,不若無愧於身。無愧於身,不若無愧於心。 本作媿,从女。或从恥省作聭。亦作謉。

【承福】受福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上帝嘉嚮,海内承福。”晋陆机《七徵》:“图画神仙,延祐承福。”2.日下有黄气的天象,古称承福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中》:“日下有黄气,三重若抱,名曰承福。”汉

【嗜利】贪求私利;贪图钱财。明方孝孺《送李宗鲁序》:“如以得为喜,则将以失为忧,此好名嗜利者之为,非无固必之道也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御史王宝田奏折附片》:“该尚书嗜利忘义,人言嘖嘖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:“《汉书·地理志》叙述洛阳一带民俗说:周人巧诈嗜利,重钱财不重道德。”

【颡】《唐韻》蘇朗切,桑上聲。《玉篇》額也。《易·說卦》震其於馬也爲的顙。《又》巽其於人也爲廣顙。《儀禮·士喪禮》主人哭拜稽顙。《註》頭觸地無容。《揚子·方言》、頟、顏,顙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郞切,音桑。義同。《易林》鬣黑顙,東歸高鄕。《魏文帝·東巡觀兵詩》古公宅岐邑,實始翦殷商。孟獻營虎牢,鄭人懼稽顙。漢典考證:〔《揚子·方言》頟頠顙也。〕 謹照原文頠改顏。 考證:〔《揚子·方言》頟頠顙也。〕 謹照原文頠改顏。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