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凭高望远,长淮清浅,伤今怀古,故国氛埃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故国氛埃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拼音: gù guófēn āi |
伤今怀古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拼音: shāng jīnhuái gǔ |
长淮清浅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拼音: cháng huáiqīng qiǎn |
试凭高望远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shì2gāowàngyuǎn|yuàn |
试凭高望远,长淮清浅,伤今怀古,故国氛埃释义
【故国】历史悠久的国家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所谓故国者,非谓有乔木之谓也,有世臣之谓也。”2.已经灭亡的国家;前代王朝。南唐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”宋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:“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髮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三:“﹝南宋遗民词﹞多悽惻伤感,不忘故国。”3.本国;祖国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昔者,柳下惠吏於鲁,三黜而不去。或谓之曰:‘可以去。’柳下惠曰:‘苟与人之异,恶往而不黜乎?犹且黜乎,寧於故国尔。’”南朝梁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见故国之旗鼓,感平生
【氛埃】之气;尘埃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风伯为余先驱兮,氛埃辟而清凉。”南朝梁沉约《应王中丞思远咏月》:“月华临静夜,夜静灭氛埃。”唐杜甫《渼陂行》:“主人锦帆相为开,舟子喜甚无氛埃。”明宋濂《抱瓮子传》:“非惟人随流水而逝,异日凌霄之崇搆皆荡为氛埃。”2.借指尘世或俗念。宋陆游《严君平卜台》诗:“先生久已蜕氛埃,道上犹传旧卜臺。”宋陆游《夜思》诗:“簿领沉迷无日了,试凭诗思洗氛埃。”3.比喻战乱。北周庾信《商调曲》:“君臣一体,可以静氛埃;得人则治,何世无奇才。”唐胡曾《独不见》诗:“玉关一自有氛埃,年少从军竟未
【伤今】忧思今日。常用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。宋辛弃疾《贺新郎·用前韵再赋》词:“叹人生、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右手淋浪才有用,闲却持螯左手。漫赢得、伤今感旧。”明李时勉《<犁眉公集>序》:“伤今悼古,牢笼百态,可以超迈当世者,则於《覆瓿集》见之。”鲁迅《准风月谈·双十怀古》:“附记:这一篇没有能够刊出,大约是被抽去了的,盖双十盛典,‘伤今’固难,‘怀古’也不易了。”
【怀古】思念古代的人和事。汉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望先帝之旧墟,慨长思而怀古。”唐李白《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》诗:“我来圯桥上,怀古钦英风。”明刘基《绍兴崇福寺记》:“因登其皆山之楼,眺于群山,悠然而怀古焉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》:“现在是既不夸自己,也不信国联,改为一味求神拜佛,怀古伤今了。”
【长淮】指淮河。唐王维《送方城韦明府》诗:“高鸟长淮水,平芜故郢城。”宋张孝祥《六州歌头》词:“长淮望断,关塞莽然平。”清顾炎武《送归高士之淮上》诗:“送君孤棹上长淮,千里谈经意不乖。”
【清浅】1.谓清澈不深。南朝宋谢灵运《从斤竹涧越岭溪行》诗:“苹蓱泛沉深,菰蒲冒清浅。”宋王安石《蒲叶》诗:“蒲叶清浅水,杏花和暖风。”明王问《自山中泛湖归》诗:“川涂风浪平,沿流弄清浅。”田汉《江汉渔歌》第五场:“大别山头挂夕阳,月湖清浅翻鸳鸯。”2.浅显;不深奥。南朝梁锺嵘《诗品》卷中:“宋豫章太守谢瞻……诗,其源出於张华。才力苦弱,故务其清浅,殊得风流媚趣。”陈毅《湖海诗社开征引》:“元白自清浅,刘陆但恣肆。”3.指银河。唐李白《游太山》诗之六:“举手弄清浅,误攀织女机。”王琦注:“《古诗》:‘河汉清且浅。
【试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式吏切,詩去聲。《說文》用也。《博雅》嘗也。《增韻》探也,較也。《易·无妄》无妄之藥,不可試也。《釋文》試驗,一曰用也。《註》試,謂少嘗之也。《書·舜典》明試以功。《禮·緇衣》不試而民咸服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嘗試言之。又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翅。義同。又姓,見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設職切,音識。義同。通作式。又叶詩止切,音始。《詩·小雅》方叔涖止,其車三千,師干之試。試叶止。又叶申之切,音詩。《詩·小雅》私人之子,百僚是試。叶上裘,裘音渠之反。
【凭】《唐韻》扶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冰切,音平。《說文》依几也。从几从任。《增韻》倚也。《正韻》隱几也。《山海經》西王母梯几而戴勝。《註》梯几,凭几也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孕切《正韻》皮命切,憑去聲。義同。(憑)《廣韻》扶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冰切,音凭。依也,託也。《書·顧命》憑玉几。又姓。又叶蒲蒙切,音蓬。《華覈·自責文》越從朽壤,蟬脫朝中。熙光紫闥,靑瑣是憑。 俗作慿,非。
【高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,音羔。《說文》崇也。象臺觀高之形。从冂口。與倉舍同意。《易·繫辭》高以,貴賤位矣。《註》高謂天體也。《又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註》張晏曰:禮諡法,無高以爲功,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高縣。又姓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高柴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号切,音誥。度高曰高。《左傳·隱元年·都城過百雉註》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《釋文》高,古報反。又如字。又叶居侯切,音鉤。《柳宗元·柳評事墓銘》柳侯之分,在北爲高,充于史氏,世相重侯
【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巫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無放切,音。《說文》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从亡,朢省聲。《釋名》望,惘也,視遠惘惘也。《詩·邶風》瞻望弗及。又《詩·大雅》令聞令望。《疏》爲人所觀望。又《孟子》望望然去之。《趙岐註》慚愧之貌也。《朱傳》去而不顧之貌。又《博雅》覗也。《韻會》爲人所仰曰望。又責望。又怨望。又祭名。《書·舜典》望于山川。《傳》皆一時望祭之。《公羊傳·僖三十一年》望者何,望祭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武方切《正韻》無方切,音亡。義同。《詩·小雅》萬夫所望。《釋文》協韻音亡。又《釋名
【远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雲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雨阮切,爰上聲。《說文》遼也。《廣韻》遙遠也。《正韻》指遠近定體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願切《正韻》于怨切,爰去聲。《正韻》遠之也。遠近之遠上聲,如《詩》其人則遠之類。遠離之遠去聲,如《論語》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。又叶于員切,音淵。《詩·小雅》爾之遠矣,民胥然矣。 俗作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