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情已减但微吟,酒戒渐坚才小哜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诗情已减但微吟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shī qíngyǐjiǎndànwēi yín |
酒戒渐坚才小哜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jiǔ jièjiàn|jiānjiāncáixiǎojì|jiē|zhāi |
诗情已减但微吟,酒戒渐坚才小哜释义
【诗情】1.作诗的情绪、兴致。唐刘禹锡《秋词》之一:“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宋陆游《瀼西》诗:“亦知忧吏责,未忍废诗情。”清王夫之《东阁梅》诗:“香国扬州锦阵豪,诗情偏向峭寒高。”2.诗一般的美妙意境。郭小川《春歌》之一:“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,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。”
【已】《廣韻》羊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以。《玉篇》止也,畢也,訖也。《廣韻》成也。《集韻》卒事之辭。《易·損卦》已事遄往。又《玉篇》退也。《廣韻》去也,棄也。《書·堯典》試可乃已。《論語》三已之。又太也。《廣韻》已,甚也。《孟子》仲尼不爲已甚者。《註》不欲爲已甚,太過也。又《廣韻》過事語辭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已然諾。《註》索隱曰:謂已許諾,必使副其前言也。又《類篇》語已也。《增韻》語終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亦無及已。又踰時曰已而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已而有娠。又與以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人之所以爲人者,何
【减】《玉篇》古斬切,音減。俗減字。(減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斬切,音鹼。《說文》損也。《玉篇》少也,輕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主其減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番條之山,減水出焉。又岐山亦出減水,東南流注于江。又姓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減宣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下斬切,音豏。又《集韻》公陷切,音。義同。 俗作减,非。(減)漢典考證:〔又姓。《前漢·酷吏傳》減宣。〕 謹按漢書作咸,史記作減。前漢改史記。 考證:〔又姓。《前漢·酷吏傳》減宣。〕 謹按漢書作咸,史記作減。前漢改史記。 zdi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【微吟】小声吟咏。《汉书·中山靖王刘胜传》:“雍门子臺微吟,孟尝君为之於邑。”宋陆游《一笑》诗:“半醉微吟不怕寒,江边一笑觉天宽。”清龚自珍《自春徂秋得十五首》之三:“所以志为道,淡宕生微吟。”郁达夫《赠福州报界同人》诗之一:“大醉三千日,微吟又十年。”
【酒戒】酒的戒忌。金李纯甫《杂诗》:“酒戒何曾破,诗魔先已降。”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九:“他不能为那点缠绕而毁坏了自己,不能从此破了酒戒。”典
【渐】《唐韻》慈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疾染切《正韻》秦冉切,上聲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又漸次也,進也,稍也,事之端先覩之始也。《易·漸卦正義》漸者,不速之名。凡物有變移,徐而不速,謂之漸。又通作蔪。《書·禹貢》草木漸包。《釋文》如字,本又作蔪。《字林》才冉反,草之相包裹也。又《集韻》鋤銜切,音鑱。與巉通。高也。或作嶄。《詩·小雅》漸漸之石,維其高矣。又側銜切,音。流貌。《楚辭·九章》涕漸漸兮。又《廣韻》子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將廉切,音尖。流入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漸于海。又漬也,濕也。《詩
【坚】《廣韻》古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經天切,音肩。實也,固也,勁也。《詩·大雅》實堅實好。《禮·月令》季冬之月,水澤腹堅。又將在中軍曰中堅。《後漢·光武紀》衝其中堅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《諡法》彰義掩過曰堅。又叶居銀切,音巾。《後漢·雷義傳》鄕里語曰:膠桼自謂堅,不如雷與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月令》季冬之月,冰澤腹堅。〕 謹照原文冰澤改水澤。 考證:〔《禮·月令》季冬之月,冰澤腹堅。〕 謹照原文冰澤改水澤。
【才】《唐韻》昨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來切,音裁。《說文》艸木之初也。从丨,上貫一,將生枝葉。一,地也。《徐曰》上一,初生岐枝。下一,地也。《六書正譌》才,木質也。在地爲木,旣伐爲才,象其枝根斬伐之餘。从木省。別作材,非。又天地人爲三才。《易·繫辭》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兩之,故六。 一曰能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必取賢斂才焉。《論語》才難,不其然乎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擇人以四才。《邵堯夫曰》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。才者,天之良質也,學者所以成其才也。又質也,力
【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在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才詣切,音劑。《說文》嘗也。《書·顧命》太保受同祭嚌。《傳》太保旣拜而祭,旣祭受福,嚌至齒,則王亦至齒。《禮·雜記》小祥之祭,主人之酢也,嚌之。又《集韻》前西切,音齊。鳥哀聲。又居諧切,音皆。嚌嚌,衆聲。《班彪·北征賦》鴈雝雝以羣翔兮,鵾雞鳴以嚌嚌。游子悲其故鄉兮,心愴悢以傷懷。又《集韻》莊皆切,音齋。嚌啀,笑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