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思无邪,孟子内自反

诗人思无邪,孟子内自反

诗句读音
诗人思无邪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shī rénsī wú xié
孟子内自反平仄:仄 仄 仄 仄 仄
拼音: mèng zǐ4|4zì fǎn

诗人思无邪,孟子内自反释义

【诗人】诗经》的作者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窃慕诗人之遗风兮,愿託志乎素餐。”宋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七:“范鲁公戒子孙诗,其略曰:‘……《相鼠》尚有礼,宜鉴诗人刺。’”2.写诗的作家。汉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诗人之赋丽以则,辞人之赋丽以淫。”唐白居易《马上作》诗:“吴中多诗人,亦不少酒酤。”明黄淳耀《马巽甫<游横山记>序》:“昔陶徵士作《桃花源记》,后世诗人如摩詰、昌黎、梦得、圣俞诸公,皆形之咏歌,以为神仙。”孙犁《秀露集·关于诗》:“这包括诗人的‘志’,即思想或见解。”

【思无邪】邪意;心归纯正。《诗·鲁颂·駉》:“思无邪,思马斯徂。”郑玄笺:“思遵伯禽之法,专之无復邪意也。”《论语·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”邢昺疏:“为政之道,在於去邪归正。”唐柳宗元《铙歌鼓吹曲·吐谷浑》:“凯族献清庙,万国思无邪。”汉

【孟子】1.春秋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。如宋国子姓,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“孟子”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惠公元妃孟子。”杜预注:“子,宋姓。”孔颖达疏:“孟仲叔季,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。孟、伯俱长也……妇人以字配姓,故称孟子。”又讳言同姓通婚,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“孟子”。《左传·哀公十二年》:“夏五月,昭夫人孟子卒。昭公娶于吴,故不书姓。”杜预注:“讳娶同姓,故谓之孟子,若宋女。”杨伯峻注:“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……此昭公夫人若称‘吴姬’或‘孟姬’,显然违‘同姓不婚’之礼,故改称‘吴孟子’。

【内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對切,餒去聲。《說文》入也,从冂入,自外而入也。《玉篇》裏也。《增韻》中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君子敬以直內,義以方外。又《前漢·鼂錯傳》先爲築室家,有一堂二內。《註》二房也。《韻會》房室曰內,天子宮禁曰內。漢制,天子內中曰行,內猶禁中也。唐有三內,皇城在長安西北隅,曰西內。東內曰大明宮,在西內之東。南內曰興慶宮,在東內之南。又五內,五中也。《魏志·王浚傳註》聞命驚愕,五內失守。又職內,官名。《周禮·天官註》職內,主人也。若今之泉所入,謂之少內。又河內,地名。《周禮·夏官

【自反】1.反躬自问;自己反省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”赵岐注:“缩,义也……自省有义,虽敌家千万人,我直往突之。”宋陈亮《复吕子阳书》:“凡百不在多言,各以此自反足矣。”2.犹自改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酒诫》:“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,思改而无自反之蹊,盖知者所深防,而愚者所不免也。”《南齐书·刘瓛传》:“袁褚诸公,咸加劝励,终不能自反也。”3.犹自止。《南史·后妃传上·殷淑仪》:“每寝,先於灵牀酌奠酒饮之,既而慟哭不能自反。”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