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如缨络垂,整整翠緌委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整整翠緌委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五支 拼音: zhěngcuì ruíwěi|wēi |
石如缨络垂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五支 拼音: shí|dànrúyīng luòchuí |
石如缨络垂,整整翠緌委释义
【翠緌】翠羽所制的緌。緌,冠缨下垂的部分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飞翠緌,拖鸣玉,以出入禁门者众矣。”《晋书·舆服志》:“﹝远游冠﹞太子则以翠羽为緌,缀以白珠。”宋欧阳修《谢胥学士启》:“未若翠緌鸣玉之彦,兰臺、金马之英,品风流坐正物之源,交士林忘公侯之贵。”
【委】《廣韻》於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鄔毀切,音骫。任也,屬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生非汝有,是天地之委和也。性命非汝有,是天地之委順也。子孫非汝有,是天地之委蛻也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徐吾犯之妹美,公孫黑强委禽焉。又頓也。《唐書·杜遜能傳》書詔雲委。《蘇頲傳》詔書塡委。又棄置也。《孟子》委而去之。又本曰原,末曰委。《禮·學記》或原也,或委也。又端委,禮衣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劉子謂趙孟曰:吾與子弁冕端委。又宛委,山名,在會稽東南。《汲冢周書》禹登宛委山,發金之書,得通水之理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太原太守委進。又《集韻》於僞切,
【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常隻切《韻會》常亦切,音碩。《增韻》山骨也。《釋名》山體曰石。《易·說卦傳》艮爲山,爲小石。《楊泉物理論》土精爲石,石氣之核也。氣之生石,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。《春秋·說題詞》石,隂中之陽,陽中之隂,隂精補陽,故山含石。又樂器,八音之一。《書·益稷》擊石拊石。《註》石,磬也。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。《周禮·春官·典同》厚聲石。《註》鐘太厚則如石,叩之無聲。又堅也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石畫之臣。《師古註》言堅固如石。亦作碩。又星亦稱石。《左傳·僖十六年》隕石于宋五,隕星也。又量名。十斗
【缨络】1.用珠玉串成戴在颈项上的饰物。多作颈饰。《晋书·四夷传·林邑国》:“其王服天冠,被缨络。”宋苏轼《无名和尚颂观音偈》:“纍纍三百五十珠,持与观音作缨络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项上金螭缨络,又有一根五色丝绦,繫着一块美玉。”2.指似缨络的饰物。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浪游记快》:“寺中突起喇嘛白塔,金顶缨络,高矗云霄。”3.带穗子的物品。亦指穗状饰物及像穗子的东西。《红楼梦》第五三回:“﹝几上﹞又有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。”丁玲《东村事件》:“自卫军的梭标,都成行的伸出人头,一些红缨络,在阳光下,更显
【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甀。自上縋下。《易·大傳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布也。《後漢·鄧禹傳》垂功名於竹帛。又同陲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·顧命》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。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又邊垂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虔劉我邊垂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方今四垂宴然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《註》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。《宣八年》仲遂卒于垂。《註》齊地。又《集韻》馳僞切,音縋。鄉名。在縣。又《集韻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