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上方多事,山中亦小闲
世上方多事,山中亦小闲释义
【山】《廣韻》所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師閒切《正韻》師姦切,與刪音同。《說文》山宣也。宣氣散生萬物,有石而高也。《徐曰》象山峰起之形。《釋名》山,產也。產萬物者也。《易·說卦》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。《書·禹貢》奠高山大川。《爾雅·釋山》河南華,河西嶽,河東岱,河北恆,江南衡,《周禮》謂之鎮。《鄭註》鎮名山安地德者也。又《山海經》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。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。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,今隴西甘肅玉門外,其地也。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,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。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,則禹貢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【小闲】1.稍有闲空。南朝宋谢庄《与江夏王笺》:“今之所希,唯在小闲。”2.犹小节。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杂记》:“盖东桥阔大爽朗,於小闲处不甚点检也。”小空隙。汉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夫智者何以乐水也?曰:泉源溃溃,不释昼夜,其似力者;循理而行,不遗小閒,其似持平者。”1.稍有空闲。唐柳宗元《唐铙歌鼓吹曲》序:“小閒,又盗取古书文句,聊以自娱。”2.受人使唤的人,犹小使。亦为这类人的自称。元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三折:“[丑扮小閒挑笼上]……自家张小閒的便是。平生做不的买卖,止是与歌者姐姐每叫些人,两头往来,传消寄
【世上】人世间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人生世上,势位富贵,盖可忽乎哉?”宋陆游《冬夜读史有感》诗:“世上閒愁千万斛,不教一点上眉端。”清李玉《人兽关·冥警》:“世上纵糊涂,业镜难颠倒。”茅盾《一个女性》一:“她不大相信--竟可以说是不大理会得,世上当真有凶险的人,当真有悲惨的事。”
【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府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房切,音芳。《說文》倂船也。象兩舟省總頭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傳》方,泭也。《釋文》小筏曰泭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方船而下。《註》謂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《註》地體安靜,是其方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天道曰圓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圓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觀卦》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。《疏》省視萬方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《註》別四方。《
【多事】1.多事故;多事变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多男子则多惧,富则多事,寿则多辱。”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分界郡国所属,罢置改易,天下多事,吏不能纪。”唐韩愈《与冯宿论文书》:“近李翱从僕学文,颇有所得。然其人家贫多事,未能卒其事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地理》:“今朝廷命帅,举利益二路以付之。万一中国多事,姦雄恃险,无以分制。”清黄遵宪《二十初度》诗:“堕地添丁日,时平万户春。我生遂多事,臣壮不如人。”2.做多余的事,做不应该做的事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,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,而擅饰礼乐,选人伦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