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室焚香坐,悬知不为名

石室焚香坐,悬知不为名

诗句读音
石室焚香坐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三十四果
拼音: shí shìfén xiāngzuò
悬知不为名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四清
拼音: xuán zhībù wéi2

石室焚香坐,悬知不为名释义

【石室】中藏神主的石函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“先君桓公命我先人,典司宗祏”晋杜预注:“宗祏,宗庙中藏主石室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又东南逕司马子长墓北,墓前有庙,庙前有碑。永嘉四年,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,大其功德,遂建石室,立碑树桓。”《新唐书·礼乐志三》:“建石室於寝园,以藏神主,至禘祫之岁,则祭之。”2.指石造的墓室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汉以后,天下送死奢靡,多作石室、石兽、碑铭等物。”唐杨炯《为薛令祭刘少监文》:“石室兮沉沉,蓬莱山兮寂又阴。”宋叶适《朱文昭母杨氏挽词》:“古今归石室,笔削纪萱堂

【焚香】点燃檀香等香料。北周庾信《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》:“属车釃酒,复道焚香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上》:“﹝狄惟谦﹞遂令设席焚香,端笏立於其上。”如:焚香静坐;焚香操琴。2.烧香。唐杜甫《冬到金华山观》诗:“焚香玉女跪,雾里仙人来。”《说岳全传》第二二回:“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,在神圣家庙之前,焚香点烛。”如:焚香拜佛。汉

【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徂臥切,音座。行之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坐如尸。《又》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又便坐,別坐之處。《前漢·文翁傳》在便坐受事。又《後漢·宣秉傳》秉修高節,光武特拜御史中丞,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,京師謂之三獨坐。又猶守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楚伐絞,軍其南門。絞人爭出,驅楚役徒于山中。楚人坐其北門,而覆諸山下,大敗之。又古者謂跪爲坐。《禮·曲禮》先生琴瑟書策在前,坐而遷之。《註》坐,跪也。又《律》有罪坐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除收帑相坐律令。又罪人對理曰坐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

【悬知】;预知。北周庾信《和赵王看伎》:“悬知曲不误,无事畏周郎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七一引《玄门灵妙记》:“法之效验,未敢悬知。”宋秦观《和东坡红鞋带》:“悬知百年事已定,却笑列仙形甚臞。”明吴承恩《移竹寺中得诗》之四:“悬知此君意,亦自要狂夫。”典

【不为】1.不做;不干。《诗·卫风·淇奥》:“善戏謔矣,不为虐兮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为长者折枝,语人曰:‘我不能’,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”宋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;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,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,於是乎铭始不实。”2.谓收成不好。《墨子·杂守》:“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、岁不为。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墨子六》:“‘岁不为’,犹《玉藻》言年不顺成也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是故上下离心,气乃上蒸,君臣不和,五穀不为。”高诱注:“不为,不成也。”3.不算,不是。南朝宋颜延之《
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