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时慰风俗,往往出东田

时时慰风俗,往往出东田

诗句读音
往往出东田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wǎng wǎngchūdōng tián
时时慰风俗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í shíwèifēng sú

时时慰风俗,往往出东田释义

【往往】1.常常。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序》:“及如荀卿、孟子、公孙固、韩非之徒,各往往捃摭《春秋》之文以著书,不可胜纪。”唐曹唐《刘晨阮肇游天台》诗:“往往鷄鸣巖下月,时时犬吠洞中春。”清顾炎武《菰中随笔》:“汉之能吏多出掾史,唐节度所辟书记,亦往往入而为大官。”巴金《家》十五:“近来常常咳嗽,夜里往往失眠,心里总是痛。”2.处处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令下贫守之,往往而为界,可以毋败。”《魏书·尧暄传》:“初,暄使徐州,见州城楼观,嫌其华盛,乃令往往毁撤,由是后更损落。”元萨都剌《皂林道中》诗:“行行水竹与云林,往
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
【东田】对陕东六国田亩的总称。别于商鞅变法后的秦田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,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。古者百亩,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。”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<王制>东田名制解义》:“谓之‘今东田’者,汉文帝时,洛滨以东,河北燕赵及南方旧井地。武帝以后即无之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云:‘商鞅开阡陌,东地渡洛。’言‘开阡陌’者,改井田以二百四十步为亩;言‘东地渡洛’,则尽秦地井田皆改,而六国仍以步百为亩;故谓之东田,对秦田言之也。”2.南朝齐文惠太子所建楼馆名。《南史·齐纪下·废帝郁林王纪》:“先是,文惠太子

【时时】常常。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袁盎虽家居,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。”唐李咸用《题刘处士居》诗:“溪鸟时时窥户牖,山云往往宿庭除。”杨朔《潼关之夜》: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,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。”

【慰】《集韻》同。zdic.net漢典

【风俗】1.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、习俗。《诗序》:“先王以是经夫妇,成孝敬,厚人伦,美教化,移风俗。”宋司马光《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》之四:“洛阳风俗重繁华,荷担樵夫亦戴花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八章:“她们问我中国底风俗,我也略略说了一点,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。”2.指民间歌谣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以为州异国殊,情习不同,故博采风俗,协比音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