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室兮宛宛,苔茵兮菁菁
石室兮宛宛,苔茵兮菁菁释义
【石室】中藏神主的石函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“先君桓公命我先人,典司宗祏”晋杜预注:“宗祏,宗庙中藏主石室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又东南逕司马子长墓北,墓前有庙,庙前有碑。永嘉四年,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,大其功德,遂建石室,立碑树桓。”《新唐书·礼乐志三》:“建石室於寝园,以藏神主,至禘祫之岁,则祭之。”2.指石造的墓室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汉以后,天下送死奢靡,多作石室、石兽、碑铭等物。”唐杨炯《为薛令祭刘少监文》:“石室兮沉沉,蓬莱山兮寂又阴。”宋叶适《朱文昭母杨氏挽词》:“古今归石室,笔削纪萱堂
【兮】《唐韻》胡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弦雞切,音奚。《說文》語有所稽也。从丂八,象氣越丂也。《徐曰》爲有稽考,未便言之。言兮則語當駐,駐則氣越丂也。《增韻》歌辭也。又通作猗。《書·秦誓》斷斷猗,大學引作兮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我猶爲人猗。又與侯通。《史記·樂書》高祖過沛,詩三侯之章。《註》索隱曰:沛詩有三兮,故曰三侯,卽大風歌。《韻會》歐陽氏曰:俗作〈丷下丅〉。
【宛宛】屈曲貌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封禅文>》:“宛宛黄龙,兴德而升。”李善注:“《楚辞》曰:‘驾八龙之宛宛。’”今本《离骚》作“婉婉”。王逸注:“婉婉,龙貌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缓歌行》:“宛宛连螭轡,裔裔振龙輈。”唐柳宗元《哭连州凌员外司马》诗:“宛宛凌江羽,来栖翰林枝。”2.谓山川道路蜿蜒曲折。唐张祜《车遥遥》诗:“碧川迢迢山宛宛,马蹄在耳轮在眼。”明何景明《过马溪田村居》诗:“宛宛清河曲,团团翠竹村。”林纾《记花坞》:“厓下多沃壤,尽以蒔竹,小溪宛宛如绳,盘出竹外。”3.迟回缠绵貌。唐岑参《龙女祠》诗:“祠堂青
【苔茵】席。唐顾况《送友失意南归》诗:“邻荒收酒幔,屋古布苔茵。”明顾大典《青衫记·乐天赏花》:“秋花点点浥露芬,绕碧砌苔茵,菊散丛金莲坠粉,喜寒葩似带餘春。”
【兮】《唐韻》胡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弦雞切,音奚。《說文》語有所稽也。从丂八,象氣越丂也。《徐曰》爲有稽考,未便言之。言兮則語當駐,駐則氣越丂也。《增韻》歌辭也。又通作猗。《書·秦誓》斷斷猗,大學引作兮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我猶爲人猗。又與侯通。《史記·樂書》高祖過沛,詩三侯之章。《註》索隱曰:沛詩有三兮,故曰三侯,卽大風歌。《韻會》歐陽氏曰:俗作〈丷下丅〉。
【菁菁】貌。《诗·小雅·菁菁者莪》:“菁菁者莪,在彼中阿。”毛传:“菁菁,盛貌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睢水》:“睢水又东南流,歷於竹圃,水次緑竹荫渚,菁菁实望,世人言梁王竹园也。”2.引申为蓬勃向上。李大钊《青春》:“则谓此菁菁茁茁之青年,即此方復开敷之青春中华可也。”3.稀少貌。《诗·唐风·杕杜》:“有杕之杜,其叶菁菁。”郑玄笺:“菁菁,希少之貌。”4.《诗·小雅·菁菁者莪序》:“菁菁者莪,乐育材也。”后亦因以指育材。宋范仲淹《上张侍郎启》:“矧尝赫赫之瞻,敢昧菁菁之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