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途自巘嶮,真性本逍遥

世途自巘嶮,真性本逍遥

诗句读音
世途自巘嶮平仄:仄 平 仄
拼音: shì túzìyǎn
真性本逍遥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zhēn xìngběnxiāo yáo

世途自巘嶮,真性本逍遥释义

【世途】”。唐李白《古风》诗之五九:“世途多翻覆,交道方嶮巇。”元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一折:“自家无运智,却道世途艰。”清周亮工《皖江与文灯岩》诗之三:“世途真坦易,吾道自飘摇。”详“世涂”。
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
【巘】《廣韻》魚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語蹇切,言上聲。《廣韻》山形如甑。一曰山峰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坂坻巀嶭而成巘。《沈約·鍾山詩》鬱律搆丹巘。又叶魚軒切,音言。《詩·大雅》陟則在巘,復降在原。《謝靈運·山居賦》九泉別,五谷異巘。叶下軒。 《正字通》六書故省作〈山鬳〉,非。

【真性】1.天性;本性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马,蹄可以践霜雪,毛可以御风寒,齕草饮水,翘足而陆:此马之真性也。”《北史·艺术传序》:“遂令时俗妖讹,不获返其真性。”唐李彦远《采桑》诗:“何以变真性,幽篁雪中緑。”明李贽《答马历山书》:“颠倒困踣之极,乃得彻见真性。”2.佛教语。谓人本具的不妄不变的心体。《楞严经》卷一:“此是前尘虚妄相想,惑汝真性。”唐慧能《坛经·般若品》:“一切般若智,皆从自性而生,不从外入,莫错用意,名为真性自用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婆舍斯多》:“我今悟真性,无道亦无理。”3.指灵魂。《红楼梦》第五

【逍遥】亦作“逍摇”。1.徜徉;缓步行走貌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去终古之所居兮,今逍遥而来东。”姜亮夫校注:“逍遥即游之义。”《文选·司马相如<长门赋>》:“夫何一佳人兮,步逍遥以自虞。”刘良注:“逍遥,行貌。”《南史·袁粲传》:“家居负郭,每杖策逍遥,当其意得,悠然忘反。”杨朔《孤儿行》:“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,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,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。”2.优游自得;安闲自在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彷徨乎无为其侧,逍遥乎寝卧其下。”成玄英疏:“逍遥,自得之称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聊逍摇兮遨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