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问何许人,答云家长安
试问何许人,答云家长安释义
【答】〔古文〕畣畗《廣韻》都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得合切,音溚。《篇海》竹也。又當也,報也,合也。《禮·儒行》上答之,不敢以疑。上不答,不敢以諂。《註》答之,謂應用其言也。又《前漢·貨殖傳》答布、皮革千石。《註》答布,麤厚之布也。答者,厚重之貌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婁之山,波水出于其隂,謂之百答水。又答祿,複姓。明答祿奕權,官翰林典籍,預修洪武《正韻》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答,然也。 《廣韻》亦作荅。
【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王分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分切,音雲。《說文》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《正字通》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又運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《註》云:運動貌。又狎昵往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昏姻孔云。《朱傳》云: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《註》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又語助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又云云:衆語也
【家长】1.一家之主。《墨子·天志上》:“若处家得罪於家长,犹有邻家所避逃之。”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“侯主侯伯”毛传:“主,家长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《坊记》云:家无二主,主是一家之尊,故知‘主,家长’也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五:“陆象山家于抚州金谿,累世义居,一人最长者为家长,一家之事听命焉。”元无名氏《神奴儿》第四折:“大人,小儿犯罪,罪坐家长,干小妇人每甚么事!”《醒世恒言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》:“家长在家日纵容了你。如今他出去了,少不得要还老娘的规矩。”2.指一族之主。《水浒传》第四七回:“惟有祝家庄最是豪杰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【试问】试着提出问题。试探性地问。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沙门支遁试问绰:‘君何如许?’”唐牛僧孺《玄怪录·张左》:“左甚异之,试问所从来,叟但笑而不答。”清王夫之《上蔡威函先生》诗:“白苹秋色里,试问採莲津。”2.试着提出问题。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。宋苏轼《又和刘景文韵》:“试问壁间题字客,几人不为看花来?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试问当年作者,有一不肖之人、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?”许地山《危巢坠简》:“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?”3.考问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中·李邕》:“未几辞去
【何许人】1.犹言何处人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汉阴老父》:“汉阴老父者,不知何许人也。”晋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。”清戴名世《一壶先生传》:“一壶先生者,不知其姓名,亦不知何许人。”2.引申指何等人。意谓不知其来历。《南史·鲍泉传》:“承怪焉,復欲辱之。遣逼车问:‘鲍通直復是何许人,而得如此!’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﹝老残﹞心里诧异道:‘白妞是何许人?説的是何等样书?为甚一纸招贴,便举国若狂如此?’”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三:“谢仁钊是何许人,或许也值得介绍一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