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问征夫前路,晨光小,恨熹微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恨熹微 | 平仄:仄 平 平 拼音: hènxī wēi |
晨光小 | 平仄:平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小 拼音: chén guāngxiǎo |
试问征夫前路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:去十一暮 拼音: shì wènzhēng fūqiánlù |
试问征夫前路,晨光小,恨熹微释义
【熹微】貌。晋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”宋叶适《营师常秉烛为人说气色戏成此绝》:“曙色熹微已出门,擘浮热眼相旁人。”明沉璟《义侠记·除凶》:“趁着这落日熹微,醉眼的这矇矓,已到岗子上,为何不见什么大虫?”清金农《忆茶》诗:“草铺緑罽地无尘,朝日熹微榆火新。”冰心《超人·离家的一年》:“几处很伟大的学校建筑,矗立在熹微的晨光里。”
【晨光】;阳光。晋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”《文选·何晏<景福殿赋>》:“晨光内照,流景外延。”李善注:“晨光,日景也。日光照於室中而流景外发。”唐杜甫《甘林》诗:“晨光映远岫,夕露见日晞。”郭沫若《女神·晨安》:“醒呀!……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!”汉
【试问】试着提出问题。试探性地问。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沙门支遁试问绰:‘君何如许?’”唐牛僧孺《玄怪录·张左》:“左甚异之,试问所从来,叟但笑而不答。”清王夫之《上蔡威函先生》诗:“白苹秋色里,试问採莲津。”2.试着提出问题。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。宋苏轼《又和刘景文韵》:“试问壁间题字客,几人不为看花来?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试问当年作者,有一不肖之人、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?”许地山《危巢坠简》:“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?”3.考问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中·李邕》:“未几辞去
【征夫】远行的人。《诗·小雅·皇皇者华》:“駪駪征夫,每怀靡及。”毛传:“征夫,行人也。”晋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”明高启《晓出东门闻橹声》诗:“征夫车转山头阪,工女机鸣竹外家。”2.从役之人;出征的士兵。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:“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”郑玄笺:“征夫,从役者也。”明刘基《过闽关》诗之五:“征夫但恐咨询闕,莫向天涯怨路赊。”清吴伟业《避乱》诗之六:“尽道征夫苦,不惜耕人劳。”典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