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无伯乐不识马,眼看骐骥如驽骀

世无伯乐不识马,眼看骐骥如驽骀

诗句读音
世无伯乐不识马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shìwúbó lèbù|fǒushí|zhìmǎ
眼看骐骥如驽骀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yǎn kànqí jìrúnú tái

世无伯乐不识马,眼看骐骥如驽骀释义

【世】〔古文〕卋《廣韻》舒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制切,音勢。代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又《論語》必世而後仁。《註》三十年爲一世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王孫滿曰: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又《維摩經》大千世界。《註》世謂同居天地之閒,界謂各有彼此之別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秦大夫世鈞。又與生同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亦如人自世之老,皮膚爪髮,隨世隨落。《註》世與生同。又《韻補》叶私列切,音薛。《詩·大雅》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叶上撥。撥音撇。《晉書·樂志》匡時拯俗,休功蓋世。宇宙旣康,九有有截。 《集韻》書作。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伯乐】1.春秋秦穆公时人,姓孙,名阳,以善相马著称。他认为一般的良马“可形容筋骨相”;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,则必须“得其精而忘其粗,在其内而忘其外。”见《列子·说符》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及至伯乐,曰:‘我善治马。’”陆德明释文:“伯乐,姓孙,名阳,善驭马。”《吕氏春秋·观表》:“古之善相马者……若赵之王良,秦之伯乐九方堙,尤尽其妙矣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求自试表》之一:“臣闻騏驥长鸣,伯乐昭其能。”2.喻指有眼力,善于发现、选拔、使用出色人才者。唐韩愈《杂说》: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清纳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賞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設職切,音式。《說文》常也。一曰知也。《長箋》訓常無意義。《玉篇》識,認也。《增韻》能別識也。又見識也。《詩·大雅》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吳公子札聘于鄭,見子產如舊相識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前識者,道之華而愚之始。《莊子·繕性篇》道固不小行,德固不小識。《揚子·法言》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,至識也。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,迷識也。又草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三月采識。識,草也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。又姓。見《姓纂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
【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莫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母下切,麻上聲。《說文》怒也,武也。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。《玉篇》黃帝臣相乗馬。馬,武獸也,怒也。《正韻》乗畜。生於午,稟火氣。火不能生木,故馬有肝無膽。膽,木之精氣也。木臓不足,故食其肝者死。《易·說卦傳》乾爲馬。《疏》乾象天,天行健,故爲馬。《春秋·說題辭》地精爲馬。《春秋·考异記》地生月精爲馬。月數十二,故馬十二月而生。《周禮·夏官·馬質》掌質馬,馬量三物,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,皆有物賈。又《校人》掌王馬,辨六馬之屬。凡大祭祀,朝觐,會同,毛馬而頒之。

【眼看】1.眼见;目睹。唐王绩《过酒家》诗之二:“眼看人尽醉,何忍独为醒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二部第七章:“眼看着那架敌机,机身上噗地冒出一股火来。”2.坐观而无所作为。多用于对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。丁玲《团聚》:“他横竖是自作自受……我不能眼看他受苦。”3.看得见。有马上、很快的意思。宋陆游《言怀》诗:“乐事眼看成昨梦,倦游心伏作衰翁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我只可笑我们玉格这个傻哥儿,眼看着这就要作哥儿的爹了,也这么傻头傻脑的,不言语一声儿?”曹禺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大丰大楼已经动了工,砸好地基,眼看着就可以

【骐骥】骏马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乘騏驥以驰骋兮,来吾道夫先路。”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将为太子驯騏驥之马,驾飞軨之舆,乘牡骏之乘。”唐韩愈《驽骥赠欧阳詹》诗:“騏驥生絶域,自矜无匹儔。”王闿运《上巡抚恽侍郎书》:“譬犹孙阳逢騏驥,造父御騄駬。”2.喻贤才。《晋书·冯素弗载记》:“吾远求騏驥,不知近在东邻,何识子之晚也!”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“顾至晓回转”南朝梁刘孝标注:“顾和字君孝,少知名。族人顾荣曰:‘此吾家騏驥也,必兴吾宗!’”典

【驽骀】1.指劣马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却騏驥而不乗兮,策駑駘而取路。”唐李群玉《骢马》诗:“青芻与白水,空笑駑駘肥。”清陈维崧《簇水·见古寺放生马而叹之》词:“草头一点,猛气削駑駘凡马。”2.喻低劣的才能。《晋书·荀崧传》:“臣学不章句,才不弘通……思竭駑駘,庶增万分。”明唐顺之《与王尧衢书》:“当今之士,隐居篤学、修名砥节如湖州唐子、平凉赵子辈者,凡若干人,僕之駑駘,十不及其二三。”邹韬奋《<萍踪寄语二集>弁言》:“我于愧怍之馀,一面想乘此机会把自己充实一些,以作继续为社会勉竭驽骀的准备;一面仍时常不忘须就浅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