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年前送别诗,道山持节向江西

十五年前送别诗,道山持节向江西

诗句读音
十五年前送别诗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íwǔniánqiánsòng biéshī
道山持节向江西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dào shānchíjié|jiē4jiāng xī

十五年前送别诗,道山持节向江西释义
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
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
【送别】;告别。唐祖咏《别怨》诗:“送别到中流,秋船倚渡头。”元张昱《赠沉生还江州》诗:“客里登临俱是感,人间送别不宜秋。”碧野《芦沟桥情思》:“据说芦沟桥和西安的灞桥一样,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。”汉

【道山】指儒林、文苑。文人聚集的地方。语出《后汉书·窦章传》:“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,道家蓬莱山。”宋张耒《答林学士启》:“揽轡按行,窾竇已解,已进登於卿棘,復宜入於道山。”清朱彝尊《送叶参议映榴督储楚中》诗:“道山槖笔入,粉署含香趋。”2.传说中的仙山。宋苏轼《上虢州太守启》:“至於事简讼稀,瀟洒有道山之况。”清赵翼《题蒋心馀携子游庐山图》诗:“事往空思写木莲,道山人已骑白凤。”3.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。宋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七:“世传端明已归道山,今尚尔游戏人间邪?”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论文下·文字凝炼》:“

【持】《唐韻》直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澄之切,音治。《說文》握也。《廣韻》執也。《詩·大雅·鳧鷖序》持盈守成。《疏》執而不釋謂之持,是手執之也。《禮·射義》持弓矢審固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大吏持祿取容。又把持也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寧成爲任俠,持吏長短。又軍持,汲水具,梵語也,猶華言缾。《陸游詩》遊山雙不借,取水一軍持。《註》不借,草履名。又《正韻》知切,音馳。義同。又叶如切,音除。《古隴西行》淸白各異尊,酒上玉華疏。酌酒持與客,客言主人持。

【节】〔古文〕卩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結切,音接。《說文》竹節也。又操也。《左傳·成十五年》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,子臧辭曰:前志有之曰:聖達節,次守節,下失節。爲君非吾節也。又止也,檢也,制也。《易·頤象》君子以愼言語,節飮食。《疏》節,裁節。又《節卦》節亨。苦節不可貞。《疏》節者,制度之名,節止之義,制事有節,其道乃亨。又《說卦傳》節,止也。《書·康誥》節性惟日其邁。《禮·檀弓》品節斯。《註》制斷也。《爾雅·釋樂》和樂謂之節。《疏》八音克諧,無相奪倫,謂之和樂,樂和則應節。《左傳·莊二十三年》公

【江西】以前,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;有时又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江西皆反,此亦天亡秦之时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