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行均令甲,奖谕见丝纶
施行均令甲,奖谕见丝纶释义
【奖】《廣韻》卽兩切,音槳。《玉篇》助也,成也,欲也,譽也,嗾犬厲之也。今作。《廣韻》說文本作。《集韻》从大作奬。詳大部奬字註。
【谕】《唐韻》羊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戍切,音裕。《說文》告也。《類篇》曉也。《韻會》及其未悟,告之使曉。《穀梁傳·桓六年》修敎明諭國道也。《禮·祭義》諭其志意。《疏》使祝官啓告鬼神,曉諭鬼神以志意。《周禮·秋官》訝士掌四方之獄訟,諭罪于邦國。《註》告曉以麗罪,及制之本意。《疏》諭爲曉,故曰告曉。《戰國策》寡人諭矣。《註》諭,曉也。《呂覽·離謂篇》言者以諭意也。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衰絰菅屨,辟踴哭泣,所以諭哀也。《註》諭,明也。又《玉篇》譬諭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誼追傷屈原,因以自諭。《師古註》諭,譬也。又《廣雅》
【见】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古甸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經電切,堅去聲。《說文》視也。从目从儿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《疏》德被天下,爲萬物所瞻覩。《書·立政》灼見三有俊心。《禮·王制》問百年者就見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,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註》此六禮者,以諸侯見王爲義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舜擇吉月日,見四嶽、諸牧、班瑞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未得省見。《註》言不爲所拔識也。又《通鑑》漢武帝元光五年,張湯、趙禹定律令,務在深文,作見知法。詳矢部知字註
【丝纶】记·缁衣》:“王言如丝,其出如纶。”孔颖达疏:“王言初出,微细如丝,及其出行於外,言更渐大,如似纶也。”后因称帝王诏书为“丝纶”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诏策》:“《记》称丝纶,所以应接羣后。”唐杨炯《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》:“虔奉丝纶,躬亲政事。”明徐复祚《投梭记·折齿》:“奉丝纶来报里阎,访贤才作楫济艰。”2.钓丝。唐无名氏《渔父》词:“料理丝纶欲放船,江头明月向人圆。”宋张先《满庭芳》词:“金钩细,丝纶慢捲,牵动一潭星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官媒议婚》:“笑满船空载明月,下丝纶不愁无处。”胡惠生《赠王亦梅
【施行】行动。《墨子·明鬼下》:“虽有深谿博林幽涧,毋人之所,施行不可以不董,见有鬼神视之。”《文子·上德》:“雷之动也万物啟,雨之润也万物解,大人施行有似於此。阴阳之动有常节,大人之动不极物。”2.实行;执行。《荀子·性恶》:“故坐而言之,起而可设,张而可施行。”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“冲乃粗下意”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初,文帝命荀勗、贾充、裴秀等分定礼仪律令,皆先咨郑冲然后施行也。”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凡文书,非与长吏同签书者,所在不得承受施行。”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人部一》:“其论钟律、历法
【令甲】道诏令;法令的第一篇。后用为法令的通称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令甲,死者不可生,刑者不可息。”颜师古注:“文颖曰:‘……天子詔所增损,不在律上者为令。令甲者,前帝第一令也。’如淳曰:‘令有先后,故有令甲、令乙、令丙。’如説是也。甲、乙者,若今之第一、第二篇耳。”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又汉时决事,集为《令甲》以下三百餘篇,及司徒鲍公撰嫁娶辞讼决为《法比都目》,凡九百六卷。”宋俞文豹《吹剑录》:“文豹谓以一时雋功,赏之可也。以矫制斩单于,著之令甲,非所以示大训也。”《元史·王约传》:“约又建议行封赠、禁服色、兴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