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役不我牵,身心常自若
世役不我牵,身心常自若释义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【常】《唐韻》市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羊切,音裳。《玉篇》恆也。《正韻》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後得主而有常。《繫辭》動靜有常。《詩·周頌》常于時夏。《箋》謂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《朱傳》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又五常。《書·舜典愼徽五典傳》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《五品傳》五品,謂五常。《疏》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又神名。《荀子·九家易》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又地名。《詩·魯頌》居常與許。《傳》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毗陵郡平置常州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常山郡。《註》恆山
【自若】不拘束;一如既往,依然如故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自若以处,以度天下,待其来者而正之,因时之所宜而定之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雍州之地、殽函之固自若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及见武皇帝试闭左慈等,令断穀近一月,而颜色不减,气力自若,常云可五十年不食,正尔,復何疑哉?”宋苏轼《滕县公堂记》:“其后世俗日以奢靡,而徐公固自若也。”清邵长蘅《阎典史传》:“应元慷慨登陴,意气自若。”
【世】〔古文〕卋《廣韻》舒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制切,音勢。代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又《論語》必世而後仁。《註》三十年爲一世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王孫滿曰: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又《維摩經》大千世界。《註》世謂同居天地之閒,界謂各有彼此之別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秦大夫世鈞。又與生同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亦如人自世之老,皮膚爪髮,隨世隨落。《註》世與生同。又《韻補》叶私列切,音薛。《詩·大雅》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叶上撥。撥音撇。《晉書·樂志》匡時拯俗,休功蓋世。宇宙旣康,九有有截。 《集韻》書作。
【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營隻切,音疫。《說文》戍邊也。《詩·小雅·采薇序》遣戍役,以守衞中國。又《玉篇》使役也。《易·說卦》致役乎坤。《書·大誥》予造天役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田役以馭其衆。又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。《註》得此不止,復逐於彼,疲役終身也。又凡役使之人曰厮役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贊》其賔客厮役,皆天下俊桀。又列也。《詩·大雅》禾役穟穟。《傳》役,列也。《疏》種禾,則使有行列,其苗穟穟然美好也。 《韻會》或作伇。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【牵】〔古文〕摼《唐韻》苦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輕煙切,音岍。《說文》引前也。从牛,象引牛之縻也。《易·夬卦》牽羊悔亡。《書·酒誥》肇牽車牛。《禮·曲禮》效馬效羊者,右牽之。效犬者,左牽之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掌其牢禮,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。《註》飱,夕食也。牽,牲牢可牽而行者。《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》惟是脯資餼牽竭矣。《註》牽,謂牛羊豕。又《玉篇》挽也。《左傳·襄十年》牽帥老夫,以至於此。又《玉篇》連也。《易·小畜》九二牽復吉。《疏》牽謂牽連。又《玉篇》速也。《禮·學記》君子之敎喩也,道而勿牽。《疏》牽謂牽逼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