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知德不修,恃此险何益

始知德不修,恃此险何益

诗句读音
恃此险何益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
韵脚:入二十二昔
拼音: shìcǐxiǎnhé|hē|hèyì
始知德不修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shǐzhī débù xiū

始知德不修,恃此险何益释义

【恃】《唐韻》時止切《五音集韻》丞矢切,音市。《說文》賴也。从心寺聲。《廣韻》依也。《詩·小雅》無母何恃。又《集韻》丈里切,音峙。心不明也。又《玉篇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時史切,音侍。《集韻》仗也。 或作。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险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檢切,音獫。《說文》阻難也。《玉篇》高也,危也。《易·屯卦》動乎險中。《坎卦》習坎,重險也。《又》天險不可升也,地險山川丘陵也,王公設險,以守其國,險之時用大矣哉。又司險,官名。《周禮·夏官》司險掌九州之圖,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,而達其道路。又《玉篇》邪也,惡也。《書·盤庚》今汝聒聒,起信險膚。《傳》起信險僞,膚受之言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典同》險聲斂。《註》險謂偏弇也。險則聲斂不越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弓人》疢疾險中。《註》險,傷也。又地名。《史記·朝鮮傳》都王險。《註
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
【始】〔古文〕乨兘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詩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首止切,音。初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。《毛詩序》是爲四始。《註》風二雅頌也。《前漢·鮑宣傳》日食于三始。《註》元日爲歲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。始,猶朝也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春秋法五始之要。《註》元者,氣之始。春者,四時之始。王者,受命之始。正月者,政敎之始。公卽位者,一國之始。又七始,華始,樂名。《孟康曰》七始,天地人四時之始。華始,萬物英華之始。《漢·安世房中歌》七始華始,肅倡和聲。又旬始,星名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旬始,出于北斗傍。《司馬相如

【知德】1.懂得道德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由,知德者鲜矣。’”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其君在会,步言视听,必皆无謫,则可以知德矣。”明刘基《梅颂》序:“予与仲文交,敬其好学而知德也。”2.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。《文选·袁宏<三国名臣序赞>》:“民未知德,惧若在己。”李周翰注:“天下之有未闻知君德者,是辅臣之过,故惧若在己也。”元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万万人感恩知德,刻骨铭心,恨不得展草韁。”才智与德行。章炳麟《訄书·订孔》:“﹝孔丘﹞下比孟軻,博习故事则贤,而知德少歉矣。”

【不修】1.不修明;不整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不脩其政德,而贪昧於诸侯,以逞其愿,欲久,得乎?”三国吴韦昭《博弈论》:“人事旷而不脩。”2.不修缮。汉班彪《北征赋》:“过泥阳而太息兮,悲祖庙之不脩。”3.不学习;不讲究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高祖不脩文学,而性明达。”清侯方域《司成公家传》:“公为人和易有容,不修苛节,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