饰装辞故里,谋策赴边庭

饰装辞故里,谋策赴边庭

诗句读音
谋策赴边庭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móucè4biān tíng
饰装辞故里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shì zhuāngcígù lǐ

饰装辞故里,谋策赴边庭释义

【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莫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迷浮切,音牟。《說文》慮難曰謀。《爾雅·釋言》心也。《註》謀慮以心。《廣雅》議也。《玉篇》計也。《字彙》咨難慮患曰謀。《易·訟卦》君子以作事謀始。《疏》凡欲興作其事,必先謀慮其始。《書·洪範》聰作謀。《傳》度也。《詩·小雅》周爰咨謀。《傳》咨事之難易爲謀。《左傳·宣十四年》貪必謀人。《疏》計謀也。又《襄四年》咨難爲謀。《註》問患難也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權謀者,以正守國,以奇用兵。《晉書·法志》二人對議謂之謀。又謀面。《書·立政》謀面用丕訓德。《傳》謀面者,謀人之面貌也。

【策】《廣韻》楚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測革切《正韻》恥格切,音。《儀禮註》策,也。《蔡邕·獨斷》策者,也。其制長二尺,短者半之,其次一長一短,兩編下附單執一札,謂之爲。連編諸,乃名爲策。凡書,字有多有少,一行可盡者書之于,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,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。《禮·曲禮》先生書策,琴瑟在前,坐而遷之,戒勿越。《通攷》漢制,取士作策難問,試者投射答之,謂之射策。若錄政化得失顯問,謂之對策。又策書。《釋名》策書敎令于上,所以驅策諸下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王命尹氏及王子虎、內史叔興父,策命晉侯爲侯伯。又籌也,謀也。

【赴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芳遇切,音仆。《爾雅·釋詁》赴,至也。《疏》趨而至也。《說文》趨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《春秋傳》赴告用此字,今俗作訃,非是。《左傳·隱三年》赴以庚戌。又《韻補》叶直祜切。《傅咸·燕賦》逮來春而復旋,意眷眷而懷舊。一委身乃無二,豈攺適而更赴。

【边庭】亦作“边廷”。亦作“邉庭”。1.犹边地。《后汉书·铫期王霸传赞》:“祭遵好礼,临戎雅歌。肜抗辽左,边廷怀和。”隋卢思道《从军行》:“边庭节物与华异,冬霰秋霜春不歇。”宋欧阳修《时论·塞垣》:“今之议者,方南北修好,恐边庭生事。”元杨暹《西游记》第五出:“今朝已入瀛洲选,怕向边廷见斗刀。”明冯梦龙《女丈夫·越府献策》:“只为著土木疲命,况邉庭黷武连年,繁刑重歛,谁不怨,山林啸聚争为变。”清陈梦雷《绝交书》:“不孝身沦厮养,迹远边庭,老母见背,不能奔丧。”2.边地的官署。《敦煌曲子词·失调名》:“良人去住边庭

【饰装】。战国楚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此郊之姝,华色含光,体美容冶,不待饰装。”一本作“饰糚”。唐裴铏《传奇·孙恪》:“女曰:‘某之丑拙,况不修容,郎君久盼帘帷,当尽所覩,岂敢更迴避耶?愿郎君少佇内厅,当暂饰装而出。’”整顿嫁装或行装。饰,通“飭”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昔秦伯嫁其女於晋公子,令晋为之饰装,从衣文之媵七十人。”唐谷神子《博异志·敬元颖》:“仲躬曰:‘某以用钱僦居,今移出,何以取措足之所?’元颖曰:‘但请君子饰装,一无忧也。’”唐郑谷《寄左省韦起居序》:“饰装无雨备,著述减春眠。”

【辞】《正韻》詳兹切,音詞。俗辭字。《佩觿集》曰:辭亂从舌,其蕪累有如此者,然循用旣久,今亦不廢。《正字通》俗辭字。《佩觿集》辭、亂从舌,其蕪累有如此者。乱。(辭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似兹切《集韻》詳兹切,音詞。辭說也。《易·乾卦》修辭立其誠。《書·畢命》辭尚體要。又《說文》訟辭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小司》以五聲聽其獄訟,一曰辭聽。《書·呂》明淸于單辭,罔不中聽獄之兩辭。《疏》單辭謂一人獨言也,兩辭謂兩人競理也。又與辤同。《正韻》卻不受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稽首固辭。《中庸》爵祿可辭也。又謝也。《前漢·韓王信傳》溫顏遜辭。

【故里】;家乡。南朝梁江淹《别赋》:“视乔木兮故里,决北梁兮永辞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秋胡变文》:“臣得重赏,由如衣锦夜行;特望天恩,放臣皈国,还於故里,岂不是大王慈恩?”宋陈师道《次韵苏公题欧阳叔弼息斋》:“行者归故里,居者爱吾庐。”郭小川《厦门风姿》诗:“呵,我所熟悉的山区--我们英雄的故里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