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持身心苟精洁,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受持身心苟精洁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shòuchí shēnxīngǒujīng jié |
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shàngnéng|nàishǐdà|dài|tàihǎi shuǐkū jié |
受持身心苟精洁,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释义
【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殖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酉切,音壽。《說文》相付也。《玉篇》得也。《易·旣濟》實受其福。《詩·大雅》受天之祜。又承也。《李適之法觀禪師銘》孰承最上,密受居多。又盛也。《杜甫詩》野航恰受兩三人。又容納也。《論語》君子不可以小知,而可大受也。又《正字通》神呪切,收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投畀有北,有北不受。叶下昊。昊,許切。○按受字《韻書》無去聲。又叶音暑。《張衡·誚靑衣賦》晏嬰潔志,不顧景女。乃雋不疑,奉霍不受。《韻會》毛氏曰:从从冖。俗或作,非。音胡到切,下从丈。zd
【持身】立身;修身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子列子学於壶丘子林。壶丘子林曰:‘子知持后,则可言持身矣。’”汉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怵於待禄,慎於持身。”宋苏轼《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》:“至於持身厉行,练精养志,或乘风而仙,或解形而去。”沙汀《淘金记》二一:“这个从来点滴不沾、持身严格的半老妇人,喜欢喝点酒了。”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【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古厚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正韻》舉后切,音垢。《說文》草也。又誠也。《魯語》夫苟中心圖民,知雖不及,必將至焉。又且也。《晏子·雜上篇》行廉不爲苟得,道義不爲苟合。又但也。《揚子·法言》非苟知之。又《韓詩外傳》指緣謬辭謂之苟。又磯名。《水經注》苟磯,亦曰南陽磯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漢有苟參。《急就篇》苟貞夫。《註》苟,草名也。所居饒之,因以爲氏。又《集韻》居侯切,音鉤。苟吻,草名。又《類篇》果羽切。《唐韻古音》讀矩。《蔡邕·述行賦》登高斯賦,義有取兮。則善戒惡,豈云苟兮。翩翩獨征,無疇與兮。
【精洁】亦作“精絜”。1.精粹纯洁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国之将兴,其君齐明、衷正、精洁、惠和,其德足以昭其馨香,其惠足以同其民人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开闢以来,不善人多而善人少,何由悉责其精絜乎?”王利器集解引卢文弨曰:“絜,古洁字,俗本即作洁。”2.精致洁净。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人事一》:“饮食有不精洁者,但不食而已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一回:“那肴饌都是自己家里整治的,极其精洁。”清吴敏树《募建君山北渚亭湘灵庙引》:“且此山茶名天下……亦宜有精洁焙治之所,又可附而为也。”
【能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奴登切,音儜。《說文》熊屬,足似鹿。能獸堅中,故稱。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。《徐曰》堅中,骨節實也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增韻》勝任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又《正字通》順習也。《詩·大雅》柔遠能邇。又《廣韻》奴來切《正韻》囊來切,音。三足龞。《爾雅·釋魚》龞三足,能。《註》山海經,從山多三足龞,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。又與台通。三能,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魁下六星,兩兩相比,名曰三能。《註》作三台。又《正字通》乃帶切,音柰。姓也。唐能延壽,能元皓,宋能迪。又與耐通。《前
【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士切《正韻》師止切,音史。令也,役也。《豳風》序:說以使民。《禮·曲禮》六十曰耆指使。《註》指事使人也。《管子·樞言篇》天以時使,地以材使,人以德使,鬼神以祥使,禽獸以力使。又《集韻》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。遣人聘問曰使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發一乗之使,下咫尺之書。又《鬼谷子抵巇篇》聖人者,天地之使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四時者,天之吏也。日月者,天之使也。又《諡法》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。 本作。《六書統》从人从事。令人治事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易·兌卦》悅以使民。〕 謹按
【大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蓋切。《正韻》度柰切,音汏。小之對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域中有四大,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不同同之謂大。《則陽篇》天地者,形之大。隂陽者,氣之大。又初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《註》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又徧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報天而主日。又肥美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授賓。《註》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又過也。《戰國策》無大大王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珪大尺二寸謂之
【枯竭】1.干涸。汉王充《论衡·效力》:“江河之水,驰涌滑漏,席地长远,无枯竭之流,本源盛矣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济水一》:“济水当王莽之世,川瀆枯竭。”唐康骈《剧谈录·狄惟谦请雨》:“属州境亢阳,涉歷春夏,数百里水泉农亩,无不耗斁枯竭。”宋欧阳修《论救赈江淮饥民札子》:“风闻江淮以南今春大旱,至有井泉枯竭,牛畜瘴死,鸡犬不存之处。”毛志成《啊,黄河长江的子孙》诗:“在东方苍茫的云水之中,映出了一位伟大的母亲!她正用黄河长江那永不枯竭的乳汁,哺育自己的千万子孙。”2.谓饥肠。指枵腹。宋苏舜钦苏舜元《悲二子联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