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骨拔凛凛,苍根漱潺潺

瘦骨拔凛凛,苍根漱潺潺

诗句读音
瘦骨拔凛凛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shòu gǔbálǐn lǐn
苍根漱潺潺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cānggēnshùchán chán

瘦骨拔凛凛,苍根漱潺潺释义

【瘦骨】1.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。唐杜甫《房兵曹胡马》诗:“胡马大宛名,锋稜瘦骨成。”2.指瘦弱的身躯。唐陆龟蒙《记事》诗:“瘦骨倍加寒,徒为厚繒纊。”清纳兰性德《昭君怨》词:“瘦骨不禁秋,总成愁。”清陈梦雷《东行口占》之二:“瘦骨可堪边地苦,敝裘寧耐朔风寒。”

【拔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八切,辦入聲。《說文》擢也。《增韻》抽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確乎其不可拔。又《泰卦》拔茅茹,以其彙征吉。《後漢·蔡邕傳》連見拔擢,位在上列。《晉書·胡母輔之傳》甄拔人物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殲拔殄,盡也。又《增韻》攻而舉之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攻碭,三日拔之。《註》破城邑而取之,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蒲撥切,音跋。回也。又《增韻》疾也。《禮·少儀》毋拔來。《疏》拔,速疾之意。《前漢·項傳贊》拔起隴畝之中。《註》疾起也。又挺也。特立貌。《杜甫詩》友于皆挺拔。

【凛凛】1.寒冷。《古诗十九首·凛凛岁云暮》:“凛凛岁云暮,螻蛄夕鸣悲。”《文选·潘岳<寡妇赋>》:“夜漫漫以悠悠兮,寒凄凄以凛凛。”李善注引《说文》曰:“凛凛,寒也。”唐岑参《与独孤渐道别长句》:“冰片高堆金错盘,满堂凛凛五月寒。”元武汉臣《生金阁》第一折:“疏剌剌风乱鼓,寒凛凛望长天一色粉粧铺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四八回:“彤云密布,朔风凛凛号空;惨雾重浸,大雪纷纷盖地。”2.借指年老。宋苏轼《李杞寺丞见和复用元韵答之》:“吾年凛凛今几餘,知非不去惭卫蘧。”按,此用前引“岁云暮”之意。3.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。唐王

【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七岡切《正韻》千剛切,音倉。《說文》草色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震爲蒼筤竹。《臨川吳氏註》蒼,深靑色。《詩·王風》悠悠蒼天。《禮·玉藻》大夫佩水蒼玉。《疏》似水之蒼而雜有文。又《博雅》茂也。《書·益稷篇》至于海隅蒼生。《傳》蒼蒼然生草木。又老也。《詩·秦風》蒹葭蒼蒼。《釋文》物老之狀。又《前漢·陳勝傳》蒼頭。《註》士卒靑帛巾。又《綱目集覽》蒼黃,急遽貌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蒼氏。《註》《風俗通》云:八愷,蒼舒之後。又《韻會》采朗切,倉上聲。莽蒼,寒狀。一曰近郊之色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適莽蒼者,三

【根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痕切,音跟。《說文》木株也。《左傳·隱六年》農夫之去草,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又《廣韻》根,柢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重爲輕根。《管子·地形篇》地者,萬物之本原,諸生之根菀。又《博雅》始也。又天根星也。《周語》天根見而水涸。註亢氐之間。又金根,車名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天子車金根。又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木門倉琅根。又竹根,杯名。《晉庾信報惠酒詩》山杯捧竹根。又雲根,山名。《宋孝武登作樂山詩》積水溺雲根。又姓。《姓苑》周人根牟子,善著書。又叶經天切,音堅。《三略軍讖

【漱】《唐韻》所右切《集韻》所救切,音瘦。《說文》盪口也。《禮·內則註》以水曰漱。又澣也。《禮·內則》冠帶垢和灰請漱。《註》手曰漱。又《公羊傳·莊二十二年》臨民之所漱浣也。《註》無垢加功曰漱。又齧也。《馬融·長笛賦》秋潦漱其下趾。又《廣韻》疎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奏切,音瘶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先侯切,音鎪。義同。

【潺潺】1.水流貌。三国魏曹丕《丹霞蔽日行》:“谷水潺潺,木落翩翩。”明王錂《春芜记·宴赏》:“看霏霏山抹微云,更潺潺水遶孤村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四:“如今呢……过的是水的生活,自在的潺潺流走。”2.流水声。唐孟郊《吊卢殷》诗:“百泉空相吊,日久哀潺潺。”清阮元《小沧浪笔谈》卷二:“游者入门,即闻水声潺潺。”周立波《扫盲志异》:“五月里的一个晚上,大雨才停。涨了水的山溪潺潺地喧闹。”3.形容雨声。唐柳宗元《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》诗:“寒江夜雨声潺潺,晓云遮尽仙人山。”明高启《四月朔日休沐雨中》诗:“送春风雨苦潺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