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夏郊原秀,晴阳草树曛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首夏郊原秀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四十九宥 拼音: shǒu xiàjiāo yuánxiù |
晴阳草树曛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二十文 拼音: qíngyáng3shùxūn |
首夏郊原秀,晴阳草树曛释义
【首夏】夏。指农历四月。三国魏曹丕《槐赋》:“伊暮春之既替,即首夏之初期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游赤石进帆海》诗:“首夏犹清和,芳草亦未歇。”唐魏徵《暮秋言怀》诗:“首夏别京辅,杪秋滞三河。”吴沛霖《春尽日寄林三金陵》诗:“倘许一缄重报我,但言首夏莫言春。”
【郊原】原野。南朝梁萧子范《东亭极望》诗:“郊原共超远,林野杂依菲。”宋苏轼《过云龙山人张天骥》诗:“郊原雨初足,风日清且好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送饯》:“国破山河在,城倾草树迷。看纵横白骨郊原蔽。”郭沫若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,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。”
【秀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息救切,音繡。榮也,茂也,美也,禾吐華也。《詩·大雅》實發實秀。○按《爾雅》云:禾謂之華,草謂之榮,不榮而實者謂之秀,榮而不實者謂之英。漢儒據此釋《詩》,遂以秀爲不榮而實。李巡曰:分別異名以曉人,故以英、秀對文,其實黍、稷皆先榮後實。《詩·出車篇》云黍稷方華。《生民篇》云實發實秀,是黍、稷有華亦稱秀也。此說甚是。《論語》明言不秀不實,秀實自不容混。朱子釋《論語》秀曰吐華,釋《生民》秀曰始穟。足正漢儒之誤。又凡草皆得言秀。《詩·豳風》四月秀葽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苦菜秀。又三秀,
【晴】《唐韻》疾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慈盈切,音情。夝或作晴暒。《玉篇》雨止也,晴明也,無雲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天晴而見景星。又《韻補》叶慈良切。《張籍·祭韓愈詩》公因同歸還,居處各一方。中秋十六夜,魄圓天差晴。又《說文》夝,雨而夜除星見也。《註》今俗作晴,非。
【阳】與陽同。見《字彙補》字註。(陽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與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章切《正韻》移章切,音羊。《玉篇》營天功,明萬物謂之陽。《說文》高明也。又日也。《詩·小雅》湛湛露斯,匪陽不晞。《傳》陽,日也。《左傳·文四年》天子當陽。《禮·祭義》殷人祭其陽。《註》陽謂日中時也。《孟子》秋陽以暴之。又《楚辭·遠遊》集重陽,入帝宮。《註》積陽爲天,天有九重,故曰重陽。又《玉篇》雙也。又月建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十月爲陽。《詩·小雅》歲亦陽止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春爲靑陽。《註》氣淸而溫陽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癸曰昭陽。又五月
【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常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殊遇切,殊去聲。《說文》生植之總名。《左傳·昭二年》季氏有嘉樹,宣子譽之。《禮·祭義》樹木以時伐焉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萍樹根于水,木樹根于土。又《爾雅·釋宮》屛謂之樹。《論語》邦君樹塞門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牀謂之杠。北燕、朝鮮閒謂之樹。又獸名。《儀禮·鄉射禮》君國中射則皮樹中。《註》皮樹,獸名。謂皮作樹形以射之。又姓也。《後魏·官氏志》樹洛于氏。後改爲樹氏。又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臣庾切,音豎。扶樹也。《徐鍇曰》樹之言豎也。種樹曰樹。《易·繫辭
【曛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云切,音熏。日入餘光。《玉篇》黃昏時。《謝靈運·晚出西射堂詩》夕曛嵐氣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