授钺儒生贵,倾朝赴饯筵
授钺儒生贵,倾朝赴饯筵释义
【倾朝】。指所有的朝臣。《南史·何尚之传》:“﹝尚之﹞告休定省,倾朝送别於冶渚。”明李梦阳《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》:“内府盘螭缕金织,赐出倾朝皆动色。”2.超过全部朝臣。明屠隆《綵毫记·宫禁生谗》:“门多将吏,富贵倾朝;身近龙颜,威权在手。”3.倾覆朝廷。《西游补》第九回:“一样是卖国倾朝……他待宰相到身,以为揽政事之地,以为制天子之地,以为恣刑赏之地。”
【赴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芳遇切,音仆。《爾雅·釋詁》赴,至也。《疏》趨而至也。《說文》趨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《春秋傳》赴告用此字,今俗作訃,非是。《左傳·隱三年》赴以庚戌。又《韻補》叶直祜切。《傅咸·燕賦》逮來春而復旋,意眷眷而懷舊。一委身乃無二,豈攺適而更赴。
【饯筵】的筵席。唐元稹《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》:“饯筵君置醴,随俗我餔糟。”唐姚合《送狄尚书镇太原》诗:“授鉞儒生贵,倾朝赴饯筵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一:“我萧然依窗无语,对着慰冰纯洁的饯筵,竟麻木不知感谢。”典
【授】《唐韻》殖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酉切,受上聲。《說文》予也。《廣韻》付也。又《集韻》承呪切,音壽。義同。《詩·鄭風》還,予授子之粲兮。《禮·曲禮》男女不親授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沛公殆天授。《前漢·翟方進傳》當大都授時。《註》總集諸生,大講授也。又姓。漢有授異眾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唐武后改作。武后造授字,以爲正,、、譌。
【儒生】儒士,通儒家经书的人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叔孙通之降汉,从儒生弟子百餘人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超奇篇》:“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,博览古今者为通人。”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鲁有儒生,自媒能治之。”唐元结《寄源休》诗:“天下未偃兵,儒生预戎事。”郁达夫《读陈孝威<上罗斯福总统书>后感》诗:“儒生未必全无用,纸上谈兵笔有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