授余金仙道,旷劫未始闻
授余金仙道,旷劫未始闻释义
【旷劫】久远之劫;过去的极长时间。南朝宋朱昭之《难顾道士<夷夏论>》:“闭情开照,期神旷劫,以长其心,推而远之也。”唐李白《<地藏菩萨赞>序》:“独出旷劫,导开横流。”王琦注:“旷劫,谓久远之劫也。”苏曼殊《天涯红泪记》第二章:“此女剑法亦深造而深悟,兼有侠骨,斯人真旷劫难逢者矣。”
【未始】1.指尚未发生的事物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听於钞故能闻未极,视於新故能见未形,思於濬故能知未始。”尹知章注:“所思在深,故知未始。”2.未曾,从未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古之人,其知有所至矣。恶乎至?有以为未始有物者,至矣尽矣,不可以加矣。”成玄英疏:“未始,犹未曾。”汉刘桢《公讌》诗:“生平未始闻,歌之安能详?”唐柳宗元《石渠记》:“惜其未始有传焉者,故累记其所属,遗之其人,书之其阳,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二》:“乃知器之之意,本于胡武平,而器之未始知之也。”清侯方域《太平仁义之效
【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無分切,音文。《說文》知聞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兪,予聞如何。《禮·少儀》聞始見君子者。《疏》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。又《禮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獻而弗敢以聞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咸平進士聞見。明尚書聞淵。又聞人,複姓。《後漢·靈帝紀》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。《註》姓聞人,名襲,風俗通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白頭白尾,名曰聞,見則天下大風。又《廣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
【授】《唐韻》殖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酉切,受上聲。《說文》予也。《廣韻》付也。又《集韻》承呪切,音壽。義同。《詩·鄭風》還,予授子之粲兮。《禮·曲禮》男女不親授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沛公殆天授。《前漢·翟方進傳》當大都授時。《註》總集諸生,大講授也。又姓。漢有授異眾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唐武后改作。武后造授字,以爲正,、、譌。
【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今。《易·繫辭註》天地之數,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。《疏》地四與天九相得,合爲金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,四曰金,金曰從革。《傳》金可以攺更。《疏》可銷鑄以爲器也。《又》從革作辛。《傳》金之氣味。《疏》金之在火,別有腥氣,非苦非酸,其味近辛,故云金之氣味。又金有五色。《說文》五色金,黃爲之,長久薶,不生衣。百煉不輕,從革不違,西方之行,生於土。《爾雅·釋器》黃金謂之璗,其美者謂之鏐,白金謂之銀,其美者謂之鐐。《書·禹貢》厥貢惟金三品。《傳》金銀銅也。《前漢
【仙道】道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一:“随之者不復还,皆得仙道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十八:“宗族皆得仙道,白日昇天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九三:“超跡尘滓,栖真物表,想道结襟,以无为为事,近於仙道一也。”元史樟《庄周梦》第四折:“再有凡心,罚往下方,永失仙道。”2.指修仙得道者。柯灵《香雪海·给人物以生命》:“象传说中修炼的仙道一样,‘采日月之精华,钟天地之灵气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