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林今奄忽,泪目送风幡

双林今奄忽,泪目送风幡

诗句读音
双林今奄忽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shuāng línjīnyǎn hū
泪目送风幡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lèi mùsòngfēng fān

双林今奄忽,泪目送风幡释义

【双林】指释迦牟尼涅槃处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法云寺》:“神光壮丽,若金刚之在双林。”周祖谟校释:“佛在拘尸那城阿夷罗跋提河边娑罗(sala)双树前入般湼槃(见《大般湼槃经》)。在今印度北方Kasia(距Gorakhpur约三十二英里)。”南朝梁元帝《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》:“然俱冥四德,脱屣双林;示表金棺,现焚檀椁。”唐王勃《释迦佛赋》:“双林告灭,演摩訶般若之教,示阿耨多罗之诀。”参见“双树”。2.借指释迦牟尼。南朝梁慧皎《高僧传·译经论》:“别於方等深经,领括枢要,源发般若,流贯双林。”唐姚合《赠王山人
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
【奄忽】1.疾速,倏忽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十一:“奄忽龙变,仁义沉浮。”《旧唐书·刘仁轨传》:“奄忽长逝,衔恨九泉。”明归有光《寒花葬志》:“回思是时,奄忽便已十年。”2.指死亡。《后汉书·赵岐传》:“卧蓐七年,自虑奄忽,乃为遗令勑兄子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终制》:“今年老疾侵,儻然奄忽,岂求备礼乎?”宋苏轼《与鲁直书》之二:“独元老奄忽,为之流涕。”

【泪目】犹泪眼。唐韩愈《南山诗》:“时天晦大雪,泪目苦矇瞀。”参见“泪眼”。

【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弄切,音。《說文》遣也。《詩·邶風》遠送于野。《禮·曲禮》使者歸,則必拜送于門外。又《增韻》將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賔再拜稽首,送幣。《又》公拜送醴。又《正韻》贈行曰送。《詩·秦風》我送舅氏。又株送,罪人相牽引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廼徵諸犯,令相引數千人,名株送。《註》先至者爲魁株,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。又目送,以目相送也。《左傳·桓元年》目逆而送之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四人趨出,上目送之。又縱送,善射之貌。《詩·鄭風》抑縱送忌。《註》舍拔曰縱,覆彇曰送。 《玉篇》籀文

【风幡】亦作“风旛”。风中的旗幡。《景德传灯录·慧能大师》:“师寓止廊廡间。暮夜风颺刹幡,闻二僧对论,一云幡动,一云风动,往復醻答,未曾契理。师曰:‘可容俗疏輙预高论否?直以风幡非动,动自心耳。’”后用为典实。宋陆游《示客》诗:“风旛毕竟非心境,瓦砾何妨是道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