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读大小止观,精思内外黄庭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熟读大小止观 | 平仄:平 仄 仄 仄 仄 平 拼音: 2dú|dòudà xiǎozhǐ guān |
精思内外黄庭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jīng sīnèi wàihuáng tíng |
熟读大小止观,精思内外黄庭释义
【熟】〔古文〕《玉篇》市六切《廣韻》殊六切,音淑。《說文》本作。食飪也。《玉篇》爛也。《禮·祭義》亨熟羶薌。又《廣韻》成也。《書·金滕》歲則大熟。又《戰國策》願王熟慮之。又《史記·齊悼惠王世家》灌將軍熟視笑曰:人謂魏勃勇,妄庸人耳。又《史記·大宛傳》率多進熟于天子。《註》漢書音義曰:進熟,美語如成熟者也。又《釋名》荆豫人謂長婦曰熟。熟,祝也。祝,始也。 《韻會》熟,本作孰。後人加火,而孰但爲誰孰字矣。zdic.net漢&#
【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谷切《正韻》杜谷切,音獨。《說文》誦書也。《徐鍇曰》讀猶瀆也。若四瀆之引水也。《詩·鄘風》中冓之言,不可讀也。《毛傳》抽也。《鄭箋》抽猶出也。《朱傳》誦言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冬讀書,典書者詔之。又樂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疏》《孝經緯》云:祝融之樂曰《屬讀》。又曲名。《唐書·禮樂志》《讀曲》,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。又官名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,掌承旨撰集文章,校理經籍。又姓,見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大透切,音豆。義同。《周禮·天官·宮正註》鄭司農讀火絕之。《
【大小】大与小;大或小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冬之月﹞审棺椁之薄厚,塋丘垄之大小。”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。”明张居正《遵谕自陈不职疏》:“然臣愚,窃以为官有崇卑,则称有难易;任有大小,则责有重轻。”刘半农《瓦釜集·代自序》:“可见一种语言传布的区域的大小,和他感动力的大小,恰恰成了一个反比例。”2.指尊卑或长幼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言君臣、上下、父子、兄弟、内外、大小皆有威仪也。”《后汉书·度尚传》:“申令军中,恣听射猎。兵士喜悦,大小皆相与从禽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
【止观】停下来观看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宋王与齐仇也,筑武宫。謳癸倡,行者止观,筑者不倦。”2.佛教修行法门之一。“止”为梵文(奢摩他)的意译,意为扫除妄念,专心一境;“观”为梵文(毗钵舍那)的意译,意为在“止”的基础上发生智慧,辨清事理。佛教主张通过“止观”即可“悟”到“性空”而成佛。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著有《摩诃止观》、《童蒙止观》等书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一○一引南朝梁慧皎《高僧传》:“齐鄴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姓孙,元出昌黎……初从道房禪师受习止观。”唐杜甫《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》诗:“重闻西方《止观经》,
【精思】精力和思虑。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虽竭精思,欲开忠信,辅人主之治,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跡,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。”宋曾巩《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》:“此臣所以穷日夜,惫精思,不敢忘须臾,志在於斯文。”明方孝孺《悯知赋哀叶廷振》:“疲精思於编简兮,驰志虑於遗文。”2.精心思考。汉王充《论衡·超奇》:“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衡乃拟班固《两都》作《二京赋》,因以讽諫。精思傅会,十年乃成。”《新唐书·虞世南传》:“﹝虞世南﹞与兄世基同受学於吴顾野王餘十年,精思不懈,至累旬不
【内外】1.内部和外部;里面和外面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夫美也者,上下、内外、小大、远近皆无害焉,故曰美。”唐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为统帅者尽力行之於前,而参谋议者尽心奉之於后,内外相应,其功乃成。”清李渔《比目鱼·入班》:“须识戏房无内外,关防自有二郎神。”郭小川《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》诗:“哦,同志,你已经把这个小岛内外看遍。”2.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竖》:“内竖掌内外之通令。”郑玄注:“内,后六宫;外,卿大夫也。”《北史·后妃传上·魏明元密皇后杜氏》:“太后训釐内外,甚有声称。”3.指
【黄庭】黄庭经》。道教的经典著作。唐李白《送贺宾客归越》诗:“山阴道士如相见,应写《黄庭》换白鹅。”宋苏轼《留题仙都观》诗:“飞符御气朝百灵,悟道不復诵《黄庭》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白于玉》:“曩所授《黄庭》之要道,仙人之梯航。”2.指晋王羲之书写的《黄庭经》法帖。宋秦观《春日》诗之四:“春禽叶底引圆吭,临罢《黄庭》日正长。”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人部三》:“《曹娥》、《乐毅》,尚有蹊径可寻,至《兰亭》、《黄庭》,几莫知其端倪矣。”3.指中央。《黄庭内景经》务成子题解:“黄者,中央之色也;庭者,四方之中也。外指事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