殊方飘泊向谁论,小住僧庐亦所欣

殊方飘泊向谁论,小住僧庐亦所欣

诗句读音
殊方飘泊向谁论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ū fāngpiāo bó42lùn|lún
小住僧庐亦所欣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一欣
拼音: xiǎo zhùsēng lúyìsuǒxīn

殊方飘泊向谁论,小住僧庐亦所欣释义

【殊方】的方法、方向或旨趣。《文子·自然》:“三皇五帝,法籍殊方,其得民心一也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今师异道,人异论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时君世主,好恶殊方。”2.远方,异域。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踰崑崙,越巨海,殊方异类,至於三万里。”唐王维《晓行巴峡》诗:“人作殊方语,鶯为旧国声。”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集殊方之货实,聚列国之商氓。”

【飘泊】1.指船只飘流停泊。宋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四:“煇顷在泰州,偶倭国有一舟飘泊在境上。”2.比喻东奔西走,行止无定。《魏书·袁式传》:“虽羈旅飘泊,而清贫守度,不失士节。”宋范成大《元夜忆群从》诗:“遥怜好兄弟,飘泊两江村。”巴金《我的眼泪》:“我飘泊了一些地方,我又回到山明水秀的江南。”3.飘落。唐韩愈《杏花》诗:“今旦胡为忽惆悵,万片飘泊随西东。”宋蒋元龙《好事近》词:“帘捲日长人静,任杨花飘泊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晚霞》:“﹝五色花朶﹞随风颺下,飘泊满庭。”
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

【论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昆切,音崘。《說文》議也。《廣韻》說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·賈疏》直言曰論,答難曰語。論者,語中之別,與言不同。又《論語·序解正義》論者,綸也,輪也,理也,次也,撰也。以此書可經綸世務,故曰綸,圓轉無窮故曰輪,蘊含萬理故曰理,篇章有序故曰次,羣賢集定故曰撰。《文心雕龍》昔仲尼微言,門人追述,故仰其經目,稱爲論語,蓋羣論立名,始于兹矣。又《釋名》倫也,有倫理也。《玉篇》思理也。《詩·大雅》於論鼓鐘。《傳》思也。《鄭箋》論之言倫也。《朱傳》言得其倫理也。又《增韻》紬繹討論也

【小住】稍停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蓟子训》:“顾视见人而去,犹驾昔所乘驴车也。见者呼之曰:‘蓟先生小住!’”宋汪晫《蝶恋花·秋夜简赵尉》词:“午夜凉生风小住,银汉无声,云约疏星度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尹文端公》:“次年召还,临行时,吏民环送悲号,公不觉悽愴伤怀,过村桥野寺,必流连小住,慰劳送者。”2.暂时居住。宋陆游《留题云门草堂》诗:“小住初为旬月期,二年留滞未应非。”陈毅《失题》诗:“小住杨沟一月长,评衡左右费思量。”

【僧庐】僧寺,僧舍。宋朱熹《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间旧题之韵》:“暮雨停驂处,僧庐古道边。”元邓文原《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文同行》诗:“凉立松风观石溜,晚寻樵径扣僧庐。”漢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阻切,數上聲。《說文》伐木聲也。从斤,戶聲。又處所。《詩·鄭風》獻于公所。又《商頌》及爾斯所。又《漢制》車駕所在曰行在所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故所在曰行在所。又《關西方言》致力于一事爲所。所謂絕利一源也。《書·無逸》君子所其無逸。又《召誥》王敬作所。又語辭。《論語》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。又誓辭。《論語》予所否者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所不與舅氏同心者。又指物之辭。《禮·檀弓》其高可隱也。《註》謂高四尺所。《前漢·疏廣傳》問金餘尙有幾所。《註》幾所,猶幾許也。《

【欣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斤切,音訢。《說文》笑喜也。《禮·月令》慶賜遂行,無不欣說。《周語》事神保民,莫不欣喜。又欣欣,亦喜貌。《楚辭·九歌》君欣欣兮樂康。《陶潛·歸去來辭》木欣欣以向榮。亦作訢。《前漢·賈山傳》天下訢訢,將興堯舜之道。又作忻。《史記·管晏傳贊》爲之執鞭,所忻慕焉。又獸有力之名。《爾雅·釋獸》兔絕有力,欣。牛絕有力,欣犌。又州名。《廣韻》本漢陽曲縣地,隋置欣州,因欣口爲名。又姓。見《奇姓通》。又叶虛言切,音軒。《陸雲·贈顧尚書詩》華英已曜,餘光難延。會淺別速,哀以紹欣。 《集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