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荷红贴水,一笋绿平檐

数荷红贴水,一笋绿平檐

诗句读音
数荷红贴水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shù|shǔ|shuòhéhóng|gōngtiē shuǐ
一笋绿平檐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四鹽
拼音: yīsǔnlǜ|lùpíngyán

数荷红贴水,一笋绿平檐释义

【数】《廣韻》所矩切《集韻》爽主切,音籔。《說文》計也。《易·說卦》數往者順。《詩·小雅》心焉數之。《禮·曲禮》問國君之富,數地以對。又《博雅》責也。《左傳·昭二年》使吏數之。《註》責數其罪。又《集韻》阻切,音所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色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雙遇切,音捒。算數也。《羣經音辨》計之有多少曰數。《類篇》枚也。《易·節卦》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。《疏》數度,謂尊禮命之多少。又《繫辭》極數知來之謂占。《疏》蓍策之數。《書·大禹謨》天之曆數在汝躬。《疏》天之曆運之數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掌官常以治數。《註》

【荷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音何。《爾雅·釋草》荷,芙渠。《註》別名芙蓉,江東人呼荷。《詩·鄭風》隰有荷華。《傳》荷華,扶渠也。又《陳風》有蒲與荷。《箋》芙渠之莖也。《埤雅》荷,總名也,華葉等名具衆義,故以不知爲問,謂之荷也。又《本草》薄荷,莖、葉似荏而長。又地名。《吳志·裴松之傳》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。又《集韻》居何切,音歌。水名,與菏同。註詳菏字。又《廣韻》胡可切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其子弗克負荷。《註》荷,擔也。《論語》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。《疏》荷,擔揭也。《晉書·輿服志》八座尚

【贴水】1.贴着或贴近水面。唐韦应物《始夏南园思旧里》诗:“池荷初贴水,林花已扫园。”金元好问《刘邓州家聚鸭图》诗:“若为化作江鸥去,拍拍随君贴水飞。”清王士禛《吕城雪霁》诗之一:“鸟飞皆贴水,舟泛若乘空。”2.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,因比价的不同,比价低的一方补足一定的差额给另一方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九回:“此时我要回上海,这些烂板银,早在广州贴水换了光板银元。”洪深《贫民惨剧》第五幕:“﹝刘姑丈:﹞一五,票子是新的;一十,真好看;十五,没有数差吧?二十,是不是四张?二十五,全是本地的,不用贴水。”
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
【笋】《廣韻》思引切《集韻》聳尹切,音隼。竹胎也。又《本草》澤蘭,根名地笋,以根可食也。 《集韻》本作筍。(筍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思引切《集韻》聳尹切《正韻》聳允切,音簨。《說文》竹胎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筍,竹萌。《疏》竹初萌生謂之筍。《詩·大雅》其維何,維筍及蒲。《陸璣疏》筍皆四月生,惟巴竹筍八月、九月生。始出地,長數寸,鬻以苦酒、汁浸之,可以就酒及食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司竹監掌植竹、葦,歲以筍供尚食。《本草》竹有雌雄,雌者多筍,於竹根行鞭時,掘取嫩者,謂之鞭筍。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爲冬筍,可鮮食,爲珍品。南人淡

【绿】《廣韻》力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玉切,音錄。《說文》帛靑黃色也。《釋名》綠,瀏也。荆泉之水於上視之,瀏然綠色,此似之也。《詩·邶風》綠兮衣兮。《博》綠,閒色。又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傳》綠,王芻也。《釋文》爾雅作菉。

【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兵切《正韻》蒲明切,音苹。《說文》平,語平舒也。《廣韻》平,正也。《增韻》平,坦也。《易·泰卦》无平不陂。又《廣韻》平,和也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傳》平和章明。《疏》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。又成也。謂解恕和好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平,成也。《春秋·宣十五年》宋人及楚人平。《穀梁傳》平者,成也。善其量力而反義也。《註》各自知其力,不能相制,反共和之義。《左傳疏》平者,和也。言其先不平,而今始平。又治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地平天成。《傳》水土治曰平。《詩·小雅》原隰旣平。又治

【檐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廉切《正韻》移廉切,音鹽。《說文》也。《徐曰》俗作簷,非是。《禮·明堂位》復廟重檐。《註》重檐,外檐下壁復安板檐,以避風雨。見梠字註。又見樀字註。又別作櫩。《何晏·景福殿賦》飛櫩翼以軒翥。 《韻會》又作厃。《揚子·方言》秦謂之桷,齊謂之厃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濫切,音擔。通作檐。《管子·七法篇》不明于則,而欲出號令,猶檐竿而欲定其未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河鼓謂之牽牛。《郭註》荆楚人呼牽牛星爲檐鼓。檐者荷也。厃字原作下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