儵忽会同,裴回安留

儵忽会同,裴回安留

诗句读音
裴回安留平仄: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péi huíānliú
儵忽会同平仄:平 仄 平
拼音: shū hūhuì tóng

儵忽会同,裴回安留释义

【裴回】亦作“裵回”。1.彷徨。徘徊不进貌。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,迺入未央宫,欲为乱,殿门弗得入,裵回往来。”参见“徘徊”。2.徐行貌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於是楚王乃弭节裴回,翱翔容与。”参见“徘徊”。3.留恋。唐贾至《送夏侯子之江夏》诗:“留欢一杯酒,欲别復裴回。”参见“徘徊”。
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
【儵忽】倏忽。迅疾貌。《吕氏春秋·决胜》:“儵忽往来,而莫知其方。”晋郭璞《山海经图赞下·驺虞》:“怪兽五彩,尾参於身,矫足千里,儵忽若神。”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下》:“机变儵忽,终古莫二。”清姚鼐《祭林编修澍蕃文》:“邈不得徠归兮,儵忽以终生。”2.目视不明貌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视儵忽而无见兮,听惝怳而无闻。”王逸注:“儵忽,目瞑眩也。”3.传说中的神名。南海之神为儵,北海之神为忽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南海之帝为儵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儵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‘人皆

【会同】1.汇合。《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道,雷夏既泽,灉沮会同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沔水二》:“湖周五十里,城下陂池皆来会同。”2.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。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:“赤芾金舄,会同有绎。”毛传:“时见曰会,殷见曰同。绎,陈也。”3.泛指朝会。晋潘岳《上客舍议》:“乃今四海会同,九服纳贡。”唐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合为朝覲会同,离为守臣扞城。”章炳麟《箴新党论》:“声气相扶,交相诵美,哀亡上寿及以饮食会同之属,华实两尽,足以无憾。”4.聚会;会见。《南史·王悦之传》:“﹝王悦之﹞为吏部郎,邻省有会同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