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底鲤鱼幸无数,愿君别后垂尺素

水底鲤鱼幸无数,愿君别后垂尺素

诗句读音
愿君别后垂尺素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yuànjūnbié|bièhòuchuíchǐ sù
水底鲤鱼幸无数平仄:仄 仄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shuǐ3|0lǐ yúxìngwú shù

水底鲤鱼幸无数,愿君别后垂尺素释义

【愿】《唐韻》魚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虞怨切,音願。《說文》謹也。又愨也,善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愿而恭。又與原通。《論語》鄕原,德之賊也。《朱傳》原,與愿同。又《集韻》愚袁切,音元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上愿糾暴。劉昌宗讀。

【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軍。《說文》尊也。从尹,發號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歸心也。《易·師卦》大君有命。《書·大禹謨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爲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儀禮·子夏傳》君,至尊也。《註》天子,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晉語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稱君。《詩·鄘風》我以爲君。《傳》君國小君。《箋》夫人對君稱小君。《論語》邦君之妻,邦人稱之曰君夫人。稱諸異邦曰寡小君,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稱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又子孫稱先

【别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方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筆別切《正韻》必列切,鞭入聲。《說文》分解也。《玉篇》分別也。《增韻》辨也。《禮·曲禮》日月以告君,以厚其別也。《爾雅·釋山》小山別大山,鮮。《疏》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。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宰庖之切割分別也。《晉·仲長敖覈性賦》同稟氣質,無有區別。又傅別,謂券書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八成,聽稱責以傳別。《註》鄭曰:爲大手書於一札,中字別之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列切《正韻》避列切,便入聲。《玉篇》離也。《增韻》解也,訣也。《江淹·別賦》黯然銷者,惟別而已矣

【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甀。自上縋下。《易·大傳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布也。《後漢·鄧禹傳》垂功名於竹帛。又同陲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·顧命》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。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又邊垂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虔劉我邊垂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方今四垂宴然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《註》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。《宣八年》仲遂卒于垂。《註》齊地。又《集韻》馳僞切,音縋。鄉名。在縣。又《集韻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

【尺素】的绢帛。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。《文选·古乐府<饮马长城窟行>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吕向注:“尺素,绢也。古人为书,多书於绢。”《文选·陆机<文赋>》:“函緜邈於尺素,吐滂沛乎寸心。”刘良注:“素,帛也。古人用以书也。”2.泛指小幅纸张。宋韩驹《题画太一真人》诗:“龙眠画手老入神,尺素幻出真天人。”宋魏了翁《跋尤氏<遂初堂藏书目录>序后》:“晁文元累世所藏,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。至政和甲午之灾,尺素不存。”刘师培《与友人论文书》:“龤钟律於朱絃,彰玄黄於尺素。”3.指书信。

【水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式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數軌切,稅上聲。《說文》準也。北方之行,象衆水流,中有微陽之氣也。《徐鉉曰》衆屈爲水,至柔,能攻堅,故一其內也。《釋名》水,準也,準平物也。《白虎通》水位在北方。北方者,隂氣,在黃泉之下,任養萬物。水之爲言濡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,一曰水。《又》水曰潤下。《正義曰》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五行之體,水最微,爲一。火漸著,爲二。木形實,爲三。金體固,爲四。土質大,爲五。《易·乾卦》水流濕。《說卦》坎爲水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水者,地之血氣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積隂

【鲤鱼】体侧扁,背部苍黑色,腹部黄白色,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。肉味鲜美。生活在淡水中。汉焦赣《易林·革之颐》:“尼父孔丘,善钓鲤鱼。”宋陆游《鲤鱼行》:“鲤鱼财三尺,浅水不覆脊。”宋传恩《绿水悠悠·罩鱼》:“这是一条鲤鱼,一条十多斤重的鲤鱼。”2.汉蔡邕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后因以“鲤鱼”代称书信。唐元稹《贻蜀·张校书元夫》诗:“劝君便是酬君爱,莫比寻常赠鲤鱼。”清谭嗣同《寄人五绝》:“鲤鱼三十六,江上报秋书。”3.借指传递书信者。唐孟浩然《送王大校书》诗:“尺书能不

【无数】1.无法计算。极言其多。《东观汉记·张堪》:“珍寳珠玉委积无数。”唐杜甫《秋雨叹》诗之一:“著叶满枝翠羽盖,开花无数黄金钱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邻里间闻得此説,尽道‘希奇’,不约而同,无数的随着来看。”柳青《铜墙铁壁》第八章:“无数轻蔑的嘘嘘声,打断了他的狡辩。”2.没有限定的数量或规定的次数。《周礼·春官·宗伯》:“男巫无数,女巫无数。”《管子·轻重乙》:“桓公问於管子曰:‘衡有数乎?’管子对曰:‘衡无数也。衡者使物一高一下,不得常固。’”《礼记·礼器》:“天子一食,诸侯再,大夫、士三,食力无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