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光先见月,露气早知秋

水光先见月,露气早知秋

诗句读音
水光先见月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入十月
拼音: shuǐ guāngxiān jiànyuè
露气早知秋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lù qìzǎozhī|zhìqiū

水光先见月,露气早知秋释义

【水光】映现出的光色。南朝梁江淹《悼室人》诗之七:“阶前水光裂,树上雪花团。”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”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﹝雯青﹞把船窗推开,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。”许地山《缀网劳蛛·黄昏后》:“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:霞色、水光、潮音、谷响、草香等等。”典

【先见】1.谓考见往昔的事迹。《书·太甲上》:“惟尹(伊尹)躬先见于西邑夏。”2.预见。《北齐书·张琼传》:“忻豪险放纵,遂与公主情好不协,寻为武帝所害,时称琼之先见。”宋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八:“既而不久,李顺果叛,时皆伏其先见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译本高尔基<一月九日>小引》:“而这先见,现在已经由事实来确证了。”事前显露。见,同“现”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几者,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四:“岁将飢,小民餐必倍,俗谚谓之作荒,此天地之气先见也。”漢

【月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厥切,音軏。《說文》闕也。太隂之精。《釋名》月,缺也,滿則缺也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之義配日月。《禮·祭義》月生於西。《公羊傳·莊二十五年註》月者,土地之精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月者,隂精之宗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水氣之精者爲月。又《書·堯典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傳》一歲十二月,月三十日,三歲則置閏焉。又《洪範》二曰月。《傳》所以紀一月。《疏》從朔至晦,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。《禮·禮運》月以爲量。《註》天之運行,每三十日爲一月。又姓。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,明洪武中有月輝、月文憲

【露气】水汽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“﹝孟春之月﹞东风解冻”唐孔颖达疏:“谓之寒露,言露气寒将欲凝结。”唐李百药《秋晚登古城》诗:“霞景焕餘照,露气澄晚清。”清纳兰性德《采桑子》词:“凉生露气湘絃润,暗滴花梢。”

【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皓切,遭上聲。《說文》晨也。又先也。《易·坤卦》由辨之不早辨也。又與皁同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宜皁物。《註》皁物,柞、栗之屬。《釋文》皁音早。本或作早。 《說文》作。从日在甲上。
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
【秋】〔古文〕龝《唐韻》七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雌由切《正韻》此由切,音鰌。金行之時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註》氣白而收藏也。《釋名》秋,就也,言萬物就成也。又繒也,繒迫品物使時成也。又《說文》禾穀熟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麥秋至。《澔曰》秋者,百穀成熟之期,此於時雖夏,於麥則秋,故云麥秋。《書·盤庚》乃亦有秋。又《禮·鄕飮酒義》西方者秋。秋,愁也。愁之以時,察守義者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,斂也。察嚴殺之貌。《春秋·繁露》秋之言猶湫也。湫者,憂悲狀也。又九月爲三秋。《詩·王風》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又四秋。《管子·輕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