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将鞭策驱时运,十数年间日日新

谁将鞭策驱时运,十数年间日日新

诗句读音
十数年间日日新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shíshù|shǔ|shuònián jiān4xīn
谁将鞭策驱时运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2jiāng|jiàngbiān cè1shí yùn

谁将鞭策驱时运,十数年间日日新释义
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

【数】《廣韻》所矩切《集韻》爽主切,音籔。《說文》計也。《易·說卦》數往者順。《詩·小雅》心焉數之。《禮·曲禮》問國君之富,數地以對。又《博雅》責也。《左傳·昭二年》使吏數之。《註》責數其罪。又《集韻》阻切,音所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色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雙遇切,音捒。算數也。《羣經音辨》計之有多少曰數。《類篇》枚也。《易·節卦》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。《疏》數度,謂尊禮命之多少。又《繫辭》極數知來之謂占。《疏》蓍策之數。《書·大禹謨》天之曆數在汝躬。《疏》天之曆運之數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掌官常以治數。《註》

【年间】指某个时期或某个年代里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张子房慕道记》:“话説汉朝年间,高祖登基,驾坐长安大国。”《警世通言·陈可常端阳仙化》:“话説大宋高宗绍兴年间,温州府乐清县,有一秀才,姓陈名义字可常,年方二十四岁。”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知县改授》:“近雍正年间,屡有引见知县,奉旨改京员者,亦此意也。”漢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息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斯人切《正韻》斯鄰切,音辛。《說文》取木也。又《博雅》初也。《易·大畜》日新其德。《書·胤征》咸與惟新。《詩·豳風》其新孔嘉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農乃登穀,天子嘗新,先薦寢廟。又《唐書·禮樂志》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,制曰履新之慶。又姓。《晉語》新穆子。又複姓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新垣衍。《註》索隱曰:新垣,姓。衍,名也,爲梁將。又州名。漢屬合浦郡,梁立新州。又《詩·小雅》薄言采芑,于彼新田。《朱傳》田一歲曰葘,二歲曰新田。又《韻補》叶蘇前切。《道藏歌》終劫複始劫,愈覺靈顏
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

【将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音漿。《說文》本將帥字。一曰有漸之辭。《蘇林曰》將,甫始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。又《公羊傳·莊三十二年》君親無將,將而誅焉。《師古註》將有其意也。又抑然之辭。《楚辭·卜居》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,將遊大人以成名乎。又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將安將樂。又《廣韻》養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遑將父。又助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補過將美。又送也。《詩·召南》百兩將之。《邶風》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亦孔之將。《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又承也,奉

【鞭策】亦作“鞭筴”。马鞭子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乘路马,必朝服,载鞭策,不敢授绥。”《庄子·马蹄》:“前有橛饰之患,而后有鞭筴之威。”成玄英疏:“带皮曰鞭,无皮曰筴,俱是马杖也。”唐李白《日出入行》:“谁挥鞭策驱四运,万物兴歇皆自然。”《<老残游记>自叙》:“马与牛,终岁勤苦,食不过芻秣,与鞭策相终始,可谓辛苦矣。”2.鞭打。宋秦观《代工部文侍郎谢表》:“臣敢不鞭策駑蹇,淬礪钝顽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七·白毫》:“又济寧人某,充总河承舍,畜一驴,日行五百里……二耳中有白毫各长五六寸,行驶则挺出。一日拔去,

【驱】〔古文〕敺《唐韻》豈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虧于切《正韻》丘于切,音區。《玉篇》逐遣也。《禮·月令》驅獸毋害五穀。又《說文》走馬謂之馳,策馬謂之驅。《玉篇》驟也,奔馳也。《易·比卦》王用三驅失前禽。又軍前鋒曰先驅,次前曰中驅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祛尤切,音丘。義同。《詩·鄘風》載馳載驅,歸唁衞侯。《陸雲賦》昶愁心以自邁,肅旁人以曾驅。詔河馮以淸川,命湘娥而安流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區遇切,音姁。義同。《班固·東都賦》舉伐鼓,申令三驅。輕車霆激,驍騎電騖。《陶侃相風賦》華蓋警乗,奉引先驅。豹飾在後,葳蕤先路

【时运】1.古人迷信,认为人一生的吉凶遭际均由命运决定,并通过时间的运转表现出来,称为时运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其或顺指,言‘民骄黠当诛’,及言‘时运适然,且灭不久’,莽説,輒迁之。”元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时运未来君休笑,太公也作钓鱼人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七:“时运可以对不起他,他可不能对不起自己。”2.谓时光流转,节序变化。《淮南子·要略》:“顺时运之应,法五神之常。”《太平经》丙部之十二:“天地之运,各自有歷。今且案其时运而出之,使可常行。”晋陶潜《时运》诗:“迈迈时运,穆穆良朝。”3.时代的风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