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精不觉冷,自刻鸳鸯翅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水精不觉冷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:下平十五青 拼音: shuǐ jīngbù juélěng |
自刻鸳鸯翅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五寘 拼音: zì kèyuān yāngchì |
水精不觉冷,自刻鸳鸯翅释义
【水精】1.水的精气。汉王充《论衡·讲瑞》:“山顶之溪,不通江湖,然而有鱼,水精自为之也。”2.指辰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“岁在星纪”唐孔颖达疏:“五星者五行之精也。厤书称:木精曰岁星,火精曰荧惑,土精曰镇星,金精曰大白,水精曰辰星。”3.水晶。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,是一种贵重矿石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·大秦》:“﹝大秦﹞宫室皆以水精为柱,食器亦然。”唐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紫驼之峰出翠釜,水精之盘行素鳞。”宋洪迈《夷坚支志丁·灵山水精》:“水精出於信州灵山之下,唯以大为贵,及其中现花竹象者。”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
【不觉】沉睡不醒。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齐桓公夜半不嗛,易牙乃煎熬燔炙,和调五味而进之,桓公食之而饱,至旦不觉。”《百喻经·小儿得欢喜丸喻》:“有一乳母,抱儿涉路,行道疲极,睡眠不觉。”2.不反悟;不觉悟。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流遁忘反,放心不觉。”薛综注:“流情放心,不自反寤。”汉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泥滞苟且,没而不觉。”3.没有发觉;没有感觉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既罢,还内,过户限,心甚喜,不觉屐齿之折。”唐韩愈《贺太阳不亏状》:“虽有阴云,转更明朗,比於常日,不觉有殊。”明刘基《晚至草平驿》诗:
【冷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魯朾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杏切,令上聲。《說文》寒也。从仌,令聲。《六書正譌》別作泠,非。泠乃水名。《南史·齊樂預傳》人笑褚公,至今齒冷。《增韻》淸甚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,字安義。又《唐韻》力鼎切《集韻》朗鼎切,靈上聲。冷,寒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丁切,音靈。冷凙。吳人謂冰曰冷凙。令道當作冷道。
【自刻】1.自责自励。《韩非子·安危》:“人主不自刻以尧,而责人臣以子胥,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。”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欲令失道之君,旷然觉悟,怀邪之臣,惧然自刻。”宋苏轼《谢雪文》:“失政召灾,莫知自刻。”明唐顺之《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》:“居常清苦自刻。”2.亲手雕镂。唐李商隐《宫中曲》:“水精不觉冷,自刻鸳鸯翅。”
【鸳鸯】1.鸟名。似野鸭,体形较小。嘴扁,颈长,趾间有蹼,善游泳,翼长,能飞。雄的羽色绚丽,头后有铜赤、紫、绿等色羽冠;嘴红色,脚黄色。雌的体稍小,羽毛苍褐色,嘴灰黑色。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。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繁殖,越冬时在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。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。旧传雌雄偶居不离,古称“匹鸟”。《诗·小雅·鸳鸯》:“鸳鸯于飞,毕之罗之。”毛传:“鸳鸯,匹鸟也。”晋崔豹《古今注·鸟兽》:“鸳鸯,水鸟,鳧类也。雌雄未尝相离,人得其一,则一思而死,故曰疋鸟。”清唐孙华《渔父词》之三:“湖上鸳鸯亦竝头,鰥鰥鱼
【翅】《集韻》翄,亦書作翅。又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試。同啻。《孟子》奚翅食重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陰陽于人,不翅于父母。又《正韻》申之切,音詩。不翅猶言不止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