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陆中分程,看花一月行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水陆中分程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shuǐ lù1|4fēn|fènchéng |
| 看花一月行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一唐 拼音: kàn|kānhuāyī yuèháng|xíng |
水陆中分程,看花一月行释义
【水陆】与陆路。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水陆所凑,兼六合而交会焉。”唐刘禹锡《代窦中丞谢上表》:“伏以道途遐阻,水陆縈紆。”鄢国培《巴山月》第一章一:“南京失守,日本人兵分两路,向武汉水陆并进。”2.水上与陆地。南朝宋鲍照《灵丘竹赋》:“每冠名於华戎,将擅奇於水陆。”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王摶风初举,建旟上地,庇民立政,时雨滂流,下识亷耻,仁加水陆,移风易俗,自齐变鲁,此王之功也。”《隋书·南蛮传论》:“水陆可居,咸为郡县。”宋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”3.水旱作物。亦指水田与旱田。《隋书·东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【分】《唐韻》府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文切,音餴。《說文》別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物以羣分。又《增韻》裂也,判也。又《廣韻》賦也,施也。《增韻》與也。又《玉篇》隔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一黍之廣爲一分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著,可分別也。又半也。《公羊傳·莊二年》師喪分焉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以齊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又徧也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熟食者分,而後敢食。又與紛通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分分乎其有終始也。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禍之生也分分。《註》猶紛紛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以待國之匪頒。《註》匪讀爲分。又《唐韻》扶問切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一月】1.一年的第一月。《书·泰誓序》:“一月戊午,师渡孟津。”孔传:“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紂。”宋洪迈《容斋三笔·帝王讳名》:“唯秦始皇以父庄襄王名楚,称楚曰荆;其名曰政,自避其嫌,以正月为一月。”2.一个月。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:“岂敢定居,一月三捷。”郑玄笺:“一月之中三有胜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法,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及见武皇帝试闭左慈等,令断穀近一月,而颜色不减,气力自若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捻指之间,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。”3
【行】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庚切,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《韻會》从彳,左步。从亍,右步也。左右步俱舉,而後爲行者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《釋名》行,伉也,伉足而前也。又《廣韻》適也,往也,去也。又《增韻》路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其祀行。《註》行,在廟門外之西,爲軷壤,高二寸,廣五寸,輪四尺,設主軷上。又道也。《晉語》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。又五行。《書·洪範》我聞在昔,鯀陻洪水,汨其五行。《韻會》五行,運于天地閒,未嘗停息,故名。又行人,官名。《廣韻》周有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