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起愁无绪,持书复懒披

睡起愁无绪,持书复懒披

诗句读音
持书复懒披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五支
拼音: chí shūfùlǎnpī
睡起愁无绪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4qǐchóuwú xù

睡起愁无绪,持书复懒披释义

【持书】理书簿。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隗嚣素闻林志节,深相敬待,以为持书平。”刘攽《<东汉书>刊误》:“案文多一‘平’字。盖旧作‘治书’,读者以‘平’音‘治’字,章怀已改,作‘持’,后人又妄留‘平’字也。”唐柳宗元《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》诗:“执简寧循枉,持书每去邪。”集注引孙汝听曰:“汉有治书侍御史,后曰持书。《后汉书》蔡邕举高第,补侍御史,又转持书御史,迁尚书。持书亦御史职也。”
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
【披】〔古文〕翍《唐韻》敷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攀糜切,音鈹。《說文》从旁持曰披。又《廣韻》開也。《史記·帝舜紀》披九山,通九澤。《前漢·鄒陽傳》披心腹,見情素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。又《增韻》分也,散也。《左傳·昭五年》又披其邑。《註》析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廝披,散也。東齊聲破曰廝,器破曰披。又荷衣曰披。又《正韻》篇夷切,音紕。義同。又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匹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普靡切,音。裂也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木實繁者披其枝。又《灌夫傳》枝大於本,脛大於股,不折必披。《註》披,分拆也。疋彼反。又披靡,震

【睡】《唐韻》是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,音瑞。《說文》坐寐也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衞鞅語事良久,孝公時時睡,弗聽。《前漢·賈誼治安策》將吏被介冑而睡。又花名。《淸異錄》盧山一比丘晝寢石上,夢中聞花香,旣覺,尋香求之,因名睡香。四方奇之,謂乃花中祥瑞,遂以瑞易睡。又草名。《洞冥記》末多國有五味草,食之使人不眠,名曰却睡草。《述異記》桂林有睡草,見之則令人睡。亦呼爲懶婦箴。 《說文》本作,从目聲。《六書故》睡卽古寐字。zdic.ne&#
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

【无绪】1.没有头绪;没有线索。唐李白《赠刘都使》诗:“所求竟无绪,裘马欲摧藏。”清钱澄之《梅花诗》:“春信眇无绪,荒烟空满林。”2.没有情绪。宋柳永《雨霖铃》词:“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、兰舟催发。”明薛蕙《送周子贤按贵州》诗:“送远多无绪,忧时且不堪。”清纳兰性德《浣溪沙》词:“一半残阳下小楼,朱帘斜控软金钩。倚阑无绪不能愁。”3.詈词。犹无道,无理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回:“晁大舍这个浑帐无绪官人,不説你家里有一块大大的磁石,那针自然吸引得拢来;却説:‘杨古月真真合咱相厚,不惮奔驰,必定要来自己亲看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