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人著眼,放神八极,逸想寄尘寰外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逸想寄尘寰外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十四泰 拼音: yì xiǎngjìchén huánwài |
放神八极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拼音: fàngshénbā jí |
谁人著眼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韵脚:上二十六產 拼音: shuí rényǎn |
谁人著眼,放神八极,逸想寄尘寰外释义
【逸想】的思想。晋陶潜《和胡西曹示顾贼曹》:“逸想不可淹,猖狂独长悲。”宋苏轼《洞庭春色赋》:“宜贤王之达观,寄逸想於人寰。”郁达夫《碧浪湖的秋夜》三:“间或笑语停时,则一支柔橹的清音,和湖鱼跃水的响声,听了又会使人生出远离尘世的逸想来。”
【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又寄生,草名。又寄居,小蟹名。
【尘寰】。人世间。唐权德舆《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》诗:“归去尘寰外,春山桂树丛。”宋张元干《永遇乐·宿鸥盟轩》词:“谁人著眼,放神八极,逸想寄尘寰外。”清杜岕《和轮山夕阳寮》诗之二:“榰颐向西坐,宴息忘尘闤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七:“据她自己说,二十四年前这月亮初升的时候,她降生在这尘寰。”
【放】〔古文〕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甫妄切,音舫。《說文》逐也。《小爾雅》棄也。《書·舜典》放驩兜于崇山。《疏》放逐。《左傳·宣元年》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。《註》放者,受罪黜免,宥之以遠。又《書·武成》放牛于桃林之野。《疏》據我釋之,則云放。又《禮·曲禮》毋放飯。《註》去手餘飯於器中。又《左傳·昭十六年》獄之放紛。《註》放,縱也。又《論語》隱居放言。《何晏註》放,置也,不復言世務。又《孟子》如追放豚。《趙岐註》放逸之豕。又《博雅》妄也。《玉篇》散也。《增韻》肆也,捨也。《正韻》廢也。又《廣韻》分兩切《集韻》
【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食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乗人切,音晨。《說文》天神,引出萬物者也。《徐曰》申卽引也,天主降氣,以感萬物,故言引出萬物。又《皇極經世》天之神棲乎日,人之神棲乎目。又神明。《書·大禹謨》乃聖乃神。《孔傳》聖無所不通,神妙無方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不測之謂神。《王弼云》神也者,變化之極,妙萬物而爲言,不可以形詰。《孟子》聖而不可知之謂神。又鬼神。陽魂爲神,隂魄爲鬼。氣之伸者爲神,屈者爲鬼。又諡法。《史記》民無能名曰神。又姓。漢騎都尉神矅。又升人切,音伸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神荼副焉。《註》海中神名。神,音
【八极】八方极远之地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至人者,上闚青天,下潜黄泉,挥斥八极,神气不变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夫道者,覆天载地,廓四方,柝八极,高不可际,深不可测。”高诱注:“八极,八方之极也,言其远。”唐李白《大鹏赋》:“余昔於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,谓余有仙风道骨,可与神游八极之表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大家降一级试试看》:“杜威教授有他的实验主义,白璧德教授有他的人文主义,从他们那里零零碎碎贩运一点回来的就变了中国的呵斥八极的学者,不也是一个不可动摇的证明吗?”
【谁人】何人;哪一个。《吕氏春秋·贵信》:“凡人主必信。信而又信,谁人不亲?”唐王建《簇蚕辞》:“已闻乡里催织作,去与谁人身上著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晦翁断了此事,自家道:‘此等锄强扶弱的事,不是我,谁人肯做?’”川剧《五台会兄》:“杨延德:谨遵师命。(内马叫)师父!五台山清静的禅院,谁人的马叫?”
【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語限切,顏上聲。《說文》目也。《靈樞經·大惑論》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注于目,爲之精。精之窠爲眼,骨之精爲童子,筋之精爲黑眼,氣之精爲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隂,白眼赤衇法于陽。《釋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說卦》巽其於人也,爲多白眼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籍能爲靑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傳》仙書云:眼方者壽千歲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時而方。又馬有夜眼。《本草綱目》馬夜眼在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狀》南方之果,珍異者有龍眼。又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