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色兼山影,漂摇小阁西

水色兼山影,漂摇小阁西

诗句读音
水色兼山影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三十八梗
拼音: shuǐ sèjiān shānyǐng
漂摇小阁西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二齊
拼音: piāo yáoxiǎogéxī

水色兼山影,漂摇小阁西释义

【水色】1.水面呈现的色泽。南朝梁简文帝《饯别》诗:“窗阴随影度,水色带风移。”唐元稹《和乐天早春见寄》:“湖添水色消残雪,江送潮头涌漫波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七:“四面一望无际,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。”碧野《月亮湖》:“斜日照着湖面,水色变化无穷,闪光的地方像银鳞,深苍的地方像绿缎。”2.淡青色,接近白色。陈澄之《慈禧西幸记·沐猴而冠》:“珍珠也带到了,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,现在一式一样大小,滴溜滚圆的,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。”3.方言。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。如: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。4.指有水色。《新

【兼山】。形容静止,比喻应安于所处的地位。语出《易·艮》:“兼山,艮,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”孔颖达疏:“两山重叠,止义弥大,故曰兼山,艮也……止之为义,各止其所,故君子於此之时,思虑所及不出其己位也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富春渚》诗:“洊至宜便习,兼山贵止託。”宋叶适《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》:“公又问雍得於兼山最要者,郭君曰:‘所得在艮。艮者,限也;限立而内外不越。’”

【影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於丙切《韻會》於景切,英上聲。《廣韻》形影。《集韻》物之隂影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惠迪吉,從逆凶,惟影響。《傳》若影之隨形,響之應聲。《列子·天道篇》形動不生形而生影。《顏氏家訓》《書·大禹謨》曰:惟影響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土圭測影,《孟子》曰圖影失形,《莊子·齊物論》云罔兩問影,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。凡隂景者,因光而生,故卽謂爲景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呼爲景柱。《廣雅》晷柱,挂景。是也。至晉世《葛洪·字苑》始加彡爲影,音於景反。而世閒輒治《尚書》《周禮》《莊》《孟》从葛洪字,甚爲失

【漂摇】。《诗·豳风·鸱鸮》:“予室翘翘,风雨所漂摇。”宋陆游《急雨》诗:“漂摇争闔户,壅溢共疏沟。”清刘大櫆《<焚书>辨》:“今夫富民遗其子孙以室庐,至其后之不肖……又取其瓦甓以去,而遗其梁栋。风雨之所漂摇,虫蚁之所剥蚀,其邻里之居民,因窃取以为薪。”2.随波浮动。宋文天祥《苏州洋》诗:“一叶漂摇扬子江,白云尽处是苏洋。”《红旗歌谣·一盏红灯照洪湖》:“小船漂摇湖中荡,赤卫队员意志强。”3.漂泊;羁旅。宋叶适《史进翁墓志铭》:“宗伯不以我为材,意者失仕乎!尚漂摇旅寄何益!”宋范成大《东山渡湖》诗:“吾生盖头乏片

【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先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音粞。《類篇》金方也。《說文》鳥在巢上也。日在西方而鳥栖,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。文作,象形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少隂者西方,西遷也。隂氣遷落物,於時爲秋。《尚書·大傳》西方者何,鮮方也。或曰鮮方,訊訊之方也。訊者,訊人之貌。又地名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西郡。《韻會》唐置西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西氏。《姓苑》西門豹之後,改爲西。又《集韻》相咨切,音私。義同。又《篇海》蘇前切,音先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象載瑜,白集西,食甘露,飮榮泉。《後漢·趙壹傳·窮鳥賦》幸賴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