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谓毗耶清净身,何有尘埃更须浴

谁谓毗耶清净身,何有尘埃更须浴

诗句读音
何有尘埃更须浴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入三燭
拼音: hé yǒuchén āigēng|gèngxūyù
谁谓毗耶清净身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2wèipí yēqīng jìngshēn

谁谓毗耶清净身,何有尘埃更须浴释义

【何有】1.有什么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何有何亡,黽勉求之。”郑玄笺:“君子何所有乎?何所亡乎?”晋潘尼《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》诗:“崐山何有?有瑶有珉。”2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?何有?”何晏集解:“何有者,言不难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如好货,与百姓同之,於王何有?”汉袁康《越绝书·计倪内经》:“王审用臣之议,大则可以王,小则可以霸,於何有哉?”晋陶潜《拟古》诗之一:“意气倾人命,离隔復何有?”3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、不爱重等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除君之恶,唯

【尘埃】飞扬的灰土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前有水,则载青旌;前有尘埃,则载鸣鳶。”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”唐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爷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”柔石《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》:“朔风一阵阵地扫清她身上底尘埃和她胸中底苦痛。”2.犹尘俗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,而消摇於无事之业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濯淖污泥之中,蝉蜕於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。”《四游记·铁拐独步遇师》:“振衣千仞冈,何必恋尘埃。”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非超越尘埃,解脱人事,或愚屯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浴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,音欲。《說文》洒身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宮人共王之沐浴。《註》浴用湯。又借爲潔治意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澡身而浴德。又《夏小正》十月黑鳥浴。黑鳥,烏也。浴謂乍上乍下也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泰冒之山,浴水出焉。又隂山,濁浴水出焉。又幽都之山,浴水出焉。又《韻補》叶欲屑切,音悅。《蘇軾·月硯銘》其受水者哉生明,而運墨者旁死魄。忽雲之霮,觀玉兔之沐浴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

【谓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貴切,音胃。《說文》報也。《徐曰》謂之是報之也。《廣雅》說也。《廣韻》告也,言也。《增韻》與之言也。《易·乾卦》何謂也。《疏》假設問辭,故言何謂。《詩·召南》求我庶士,迨其謂之。《傳》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。《左傳·昭八年》子盍謂之。又《韻會》事有可稱曰有謂,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今我則有謂矣,而未知吾所謂之,其果有謂乎,其果無謂乎。《前漢·景帝紀》姦法與盜,盜甚無謂也。又《正韻》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,《論語》子謂子賤,子謂子產,是也。指事而言亦曰謂。《詩·召南》

【毗耶】亦作“毗邪”。亦作“毘耶”。1.佛教语。梵语的译音。又译作“毗耶离”、“毘舍离”、“吠舍离”。古印度城名。《维摩经》说,维摩诘(意译净名)居士住毗耶城(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)。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,维摩诘称病不去。释迦派文殊师利前往问疾。文殊师利问维摩诘:“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?”维摩诘默然不对。文殊师利叹曰:“乃至无有文字语言,是真入不二法门”。古代诗文中,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。南朝齐王屮《头陀寺碑文》:“掩室摩竭,用启息言之津;杜口毗邪,以通得意之路。”唐陆龟蒙《奉酬裘美早春病

【清净】见“清浄”。漢
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