庶几百世后,复睹三王前

庶几百世后,复睹三王前

诗句读音
庶几百世后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
韵脚:上四十五厚
拼音: shù jībǎi shìhòu
复睹三王前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一先
拼音: fùdǔsān wángqián

庶几百世后,复睹三王前释义

【庶几】差不多;近似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颜氏之子,其殆庶几乎?”高亨注:“庶几,近也,古成语,犹今语所谓‘差不多’,赞扬之辞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!”朱熹集注:“庶几,近辞也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﹝欧阳公﹞作奏议,便庶几陆宣公。”2.希望;但愿。《诗·小雅·车舝》:“虽无旨酒,式饮庶几;虽无嘉殽,式食庶几。”袁梅注:“庶几,幸。此表希望之词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惧而奔郑,引领南望曰:‘庶几赦余!’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王庶几改之,予日望之!”3.或许,也许。《史记

【百世】代代。指久远的岁月。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。”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,而王弗知恶焉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所谓金相玉质,百世无匹者也。”唐韩愈《祭田横墓文》:“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,余不自知其何心。”郑泽《长沙谒烈士祠》诗:“詎唯百世兴,浩气凌苍莽。”汉
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
【睹】〔古文〕覩《唐韻》當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董五切,音賭。《說文》見也。《禮·禮運》以隂陽爲端,故情可睹也。《周漢武帝詔》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。

【三王】1.指夏、商、周三代之君。(1)夏禹、商汤、周武王。《穀梁传·隐公八年》:“盟诅不及三王。”范宁注:“三王,谓夏、殷、周也。夏后有钧臺之享,商汤有景亳之命,周武有盟津之会。”(2)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五霸者,三王之罪人也。”赵岐注:“三王,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是也。”(3)商汤、周文王、周武王。《尸子》卷下:“汤復於汤丘,文王幽於羑里,武王羈於王门;越王栖於会稽,秦穆公败於崤塞,齐桓公遇贼,晋文公出走,故三王资於辱,而五霸得於困也。”2.指周之太王、王季、文王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以太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