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风震丘壑,猛籁号枯枝
朔风震丘壑,猛籁号枯枝释义
【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莫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母梗切,音蜢。《說文》健犬也。又氏,獸名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鋋猛氏。《註》郭璞曰:今蜀中有獸,狀如熊而毛淺,有光澤,名猛氏。又《玉篇》健也。《廣韻》勇猛。《禮·郊特牲》虎豹之皮,示服猛也。又《玉篇》嚴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,其次莫如猛。又《玉篇》惡也,害也。《禮·檀弓》苛政猛于虎。又虎猛縣,屬西河郡。猛陵縣,屬蒼梧郡。皆見《前漢·地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汝出猛山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。
【籁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落蓋切,音賴。《說文》籥三孔也。大者謂之笙,中者謂之籟,小者謂之箹。《爾雅註》簫,一名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摐金鼓,吹鳴籟。《註》籟,簫也。又凡孔竅機括皆曰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人籟則比竹,地籟則衆竅是已。又叶力制切《宋玉·高唐賦》緣葉紫裏,丹莖白蔕。纖條悲鳴,聲似竽籟。《註》蔕,丁計切。籟,力制切。漢典考證: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摐金鼓,吹鳴籟。〕 謹照原文摐改摐。 考證: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摐金鼓,吹鳴籟。〕 謹照原文摐改摐。
【号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號。詳虍部號字註。(號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刀切《集韻》乎刀切,音豪。大呼也。《詩·大雅》式號式呼。《小雅》載號載呶。《傳》號呶,號呼讙呶也。又哭也。《易·同人》先號咷而後笑。《周語》夫婦哀其夜號也。而取之以逃于褒。又雞鳴也。《晉書·律歷志》雞始三號。又《廣韻》胡到切,音号。名號也。《公羊疏》春秋貴賤不嫌同號。《註》通同號稱也。《白虎通》春秋傳曰:王者受命于王,必擇天下之美號,以爲號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掌辨六號。《註》號謂尊其名,更爲美稱。又《夏官·大司馬》家以號名。《
【枯枝】无叶的干枝。汉焦赣《易林·蒙之讼》:“老杨日衰,条多枯枝。”晋石崇《思归叹》诗:“落叶飘兮枯枝竦,百草零兮覆畦壠。”宋范成大《两木》诗:“芳意竟寂寞,枯枝谩槎牙。”胡怀琛《早春野行》诗:“絶爱静中有閒意,枯枝冻雀耐人看。”
【朔风】指北方的音乐。汉史岑《出师颂》:“苍生更始,朔风变楚。”2.北风,寒风。三国魏曹植《朔方》诗:“仰彼朔风,用怀魏都。”唐长孙佐辅《关山月》诗:“拂晓朔风悲,蓬惊雁不飞。”《醒世恒言·刘小官雌雄兄弟》:“一日,正值隆冬天气,朔风凛冽,彤云密布,降下一天大雪。”徐迟《祁连山下》:“十月下旬,傍晚。塞外早已天寒地冻。戈壁滩上,朔风怒号。”汉
【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章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刃切,音振。《說文》劈歷振物者。从雨辰聲。《註》徐鉉曰:今俗別作霹靂,非是。《易·說卦》震爲雷。《詩·小雅》震電。《傳》震,雷也。《春秋·僖十五年》震夷伯之廟。《疏》雷之甚者爲震。《釋名》震,戰也。所擊輒破,若攻戰也。又卦名。《易·說卦》萬物出乎震。震,東方也。又《易·說卦》震,動也。《書·舜典》震驚朕師。《盤庚》爾謂朕,曷震動萬民以遷。《詩·周頌》薄言震之。莫不震。《春秋·文九年》地震。《疏》公羊傳曰:震者何,動地也。《周語》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,隂迫而不
【丘壑】山陵和溪谷。宋王安石《九井》诗:“山川在理有崩竭,丘壑自古相盈虚。”2.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。清方文《庐山诗·白鹤观》:“时时过江来,庐山访丘壑。”3.乡村;幽僻之地。《北史·魏收传》:“不养望于丘壑,不待价于城市。”宋苏轼《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》:“臣多难早衰,无心进取,得归丘壑以养餘年,其甘如薺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游春》:“你既无婚,我亦未娶。即图同居丘壑,以结姻盟。”4.谓隐逸。南朝宋谢灵运《斋中读书》诗:“昔余游京华,未尝废丘壑。”金王若虚《茅先生道院记》:“予世之散人也,才能无取于人,而功名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