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日望颜色,衣冠朝帝阍
朔日望颜色,衣冠朝帝阍释义
【朔日】每月初一日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秋之月﹞合诸侯制,百县为来岁受朔日。”孙希旦集解:“朔日,来岁十二月之朔也。”南朝齐谢朓《齐敬皇后哀策文》:“惟永泰元年,秋九月朔日,敬皇后梓宫启自先塋,将祔于某陵。”《新唐书·韦縚传》:“詔縚奏《月令》一篇,朔日於宣政侧设榻,东向置案,縚坐读之,诸司官长悉升殿坐听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舞盘》:“今当六月朔日,乃是妃子诞辰。”汉
【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巫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無放切,音。《說文》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从亡,朢省聲。《釋名》望,惘也,視遠惘惘也。《詩·邶風》瞻望弗及。又《詩·大雅》令聞令望。《疏》爲人所觀望。又《孟子》望望然去之。《趙岐註》慚愧之貌也。《朱傳》去而不顧之貌。又《博雅》覗也。《韻會》爲人所仰曰望。又責望。又怨望。又祭名。《書·舜典》望于山川。《傳》皆一時望祭之。《公羊傳·僖三十一年》望者何,望祭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武方切《正韻》無方切,音亡。義同。《詩·小雅》萬夫所望。《釋文》協韻音亡。又《釋名
【颜色】色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凡祭,容貌颜色,如见所祭者。”南朝梁江淹《古离别》诗:“愿一见颜色,不异琼树枝。”清黄遵宪《今别离》诗:“揽镜妾自照,颜色桃花红。”曹禺《雷雨》第四幕:“颜色惨白,鬓发湿漉漉的。”2.表情;神色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正颜色,斯近信矣。”《新唐书·韦思谦传》:“性謇諤,颜色庄重,不可犯,见王公,未尝屈礼。”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:“他们都背着枪,悠然的站着,毫无紧张的颜色。”3.姿色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不论贵富,不嬖颜色。”前蜀贯休《偶作》诗之五:“君不见西施緑珠颜色可倾国,乐极悲来
【衣冠】衣和冠。古代士以上戴冠,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言辞信,动作庄,衣冠正,则臣下肃。”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故所居堂弟子内,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,至于汉二百餘年不絶。”2.泛指衣着,穿戴。唐牛僧孺《玄怪录·元无有》:“未几至堂中,有四人,衣冠皆异,相与谈谐,吟咏甚畅。”明钱澄之《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》:“颇羡村翁古,衣冠似汉年。”徐迟《入峡记》:“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,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。”3.专指礼服。包天笑《钏影楼回忆录·记青州府中学堂(二)》:“我穿了素服,没有衣冠,有所不便。
【朝】〔古文〕晁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陟遙切,音昭。《說文》旦也。从倝舟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朝,早也。《詩·鄘風》崇朝其雨。《傳》崇,終也。從旦至食時爲終朝。又朝鮮,國名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朝氏,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。唐日本人朝衡。漢鼂錯,亦作朝。又《廣韻》直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馳遙切,音潮。《爾雅·釋言》陪朝也。《註》臣見君曰朝。《書·舜典》羣后四朝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春見曰朝。《註》朝,猶早也。欲其來之早。《禮·曲禮》天子當宁而立,諸公東面,諸侯西面,曰朝。《疏》凡天子三朝:其一
【帝阍】1.古人想象中掌管天门的人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吾令帝閽开关兮,倚閶闔而望予。”王逸注:“帝,谓天帝也;閽,主门者。”《文选·张衡<思玄赋>》:“叫帝閽使闢扉兮,覿天皇于琼宫。”吕延济注:“帝,天也;閽,守门人。”周泳《秋怀》诗:“长人千仞索人魂,欲驾玉蚪诉帝閽。”2.天门,天帝的宫门。《文选·扬雄<甘泉赋>》:“选巫咸兮叫帝閽,开天庭兮延羣神。”李善注引服虔曰:“令巫祝叫呼天门也。”清黄遵宪《庚辰诸君子约游赋此》诗:“高山九郎好痛哭,相继呼天叩帝閽。”3.宫门,禁门。前蜀韦庄《夏初与侯补阙有约遽闻捐馆成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