倏骑箕尾去,名共列星垂

倏骑箕尾去,名共列星垂

诗句读音
名共列星垂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五支
拼音: 24|1liè xīngchuí
倏骑箕尾去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八語
拼音: shūqí jī wěiqù

倏骑箕尾去,名共列星垂释义
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

【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用切,蛩去聲。《說文》同也。从廿卄。《徐曰》廿音入,二十共也,會意。《玉篇》同也,衆也。《廣韻》皆也。《增韻》合也,公也。《禮·王制》爵人于朝,與士共之。《史記·張釋之傳》法者,所與天下共也。又《唐韻》九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容切,音恭。《前漢·王褒傳》共惟秋法,五始之要。《註》服虔曰:共,敬也。師古曰:共,讀曰恭。又姓。《氏族略》以國爲氏。又地名。《詩·大雅》侵阮徂共。《韻會》阮國之地,在河內共城。又《集韻》古勇切《正韻》居竦切,恭上聲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垂作

【列星】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。《公羊传·庄公七年》:“恒星者何?列星也。”何休注:“恒,常也,常以时列见。”汉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越地传》:“观其鈲,烂如列星之行。”明何大复《织女赋》:“步列星之文履兮,纚素霞以为裳。”清顾大申《饮太白酒楼醉后走笔成篇》诗:“摘取列星当酒钱,斟酌海水常不乾。”

【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甀。自上縋下。《易·大傳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布也。《後漢·鄧禹傳》垂功名於竹帛。又同陲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·顧命》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。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又邊垂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虔劉我邊垂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方今四垂宴然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《註》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。《宣八年》仲遂卒于垂。《註》齊地。又《集韻》馳僞切,音縋。鄉名。在縣。又《集韻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

【倏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竹切,音叔。倏忽。又犬走疾也。 下从犬。俗作倐,从火,非。

【骑箕尾】“骑箕翼”。亦作“骑箕”。1.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傅説得之,以相武丁,奄有天下,乘东维,骑箕尾,而比於列星。”傅说一星,在箕星尾星之间,相传为傅说死后升天而化。后因以指游仙。前蜀杜光庭《山居百韵》:“驭景必能趋日域,骑箕终拟躡星躔。”宋杨无咎《水龙吟·夜来六出飞花》词:“便乘风欲去,凌云直上,青冥际、骑箕尾。”2.指仙家。《花月痕》第十四回:“我就不做韩熙载,也要做个醇酒妇人的信陵君,那敢高比骑箕星宿,下镜风流哩!”3.谓青云直上,高升。宋周紫芝《小重山·方元相生日》词:“一笑且踟蹰,会骑箕尾去,上云衢。
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