曙色未昭晰,露华遥斐舋

曙色未昭晰,露华遥斐舋

诗句读音
露华遥斐舋平仄: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二十一震
拼音: lù|lòuhuá|huà|huāyáoxìn
曙色未昭晰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shǔ sèwèizhāo xī

曙色未昭晰,露华遥斐舋释义

【露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路。《說文》潤澤也。从雨路聲。《玉篇》天之津液,下所潤萬物也。《釋名》露,慮也。覆慮物也。《大戴禮》陽氣勝,則散爲雨露。《五經通義》和氣津凝爲露。《蔡邕·月令》露者,隂之液也。《白虎通》露者,霜之始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白露降。《詩·召南》厭浥行露。《箋》厭浥然濕,道中始有露,謂二月中嫁娶時也。又《小雅》英英白雲,露彼菅茅。《屈原·離騷》朝飮木蘭之墜露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覆露萬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覆,也。露,膏澤也。《春秋緯》武露布,文露沉。《註》甘露降其國,布散

【华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戸花切《集韻》胡瓜切,音划。《書·舜典》重華協于帝。《傳》華謂文德。又《禮·檀弓》華而睆。《疏》凡繪畫,五色必有光華,故曰華畫也。又《廣韻》草盛也。又粉也。《曹植·洛神賦》鉛華弗御。又髮白也。《後漢·陳蕃傳》蹇諤之操,華首彌固。又華林,園名。《魏志》芳林園卽今華林園。又地名。《戰國策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。《史記·秦本紀註》華陽,地名。《吳志·孫皓傳》皓舉大衆出華里。又《水經注》河水東南徑華池。又華表。《古今註》堯設誹謗木,今之華表。又星名。《晉書·天文志》大帝九星曰華蓋。又《韻會》胡化切,音

【遥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餘招切,音謠。《說文》遠也。《禮·王制》千里而遙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遠哉遙遙。又逍遙,徜徉也。互詳逍字註。

【舋】《廣韻》許覲切《集韻》許愼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刃切,欣去聲。同釁。罅也。龜瓦裂皆曰舋。又《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》仡奮舋而軒鬐。《註》杜預曰:舋,動也。又《集韻》文運切,音問。義同。漢典考證:〔《王延壽魯靈光殿賦》倚仡奮舋而軒鬐。〕 謹照原文奔虎攫拏以梁倚,倚字屬上爲句,謹省去倚字。 考證:〔《王延壽魯靈光殿賦》倚仡奮舋而軒鬐。〕 謹照原文奔虎攫拏以梁倚,倚字屬上爲句,謹省去倚字。

【曙色】拂晓时的天色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守东平中华门开》诗:“薄云初啟雨,曙色始成霞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三○九引唐薛用弱《集异记·蒋琛》:“曙色既分,巨龟復延首於中流,顾眄琛而去。”杨朔《昨日的临汾》:“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湖水,流动在原野的尽头。”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昭晰】1.清楚;明白。汉应劭《风俗通·过誉·汝南戴幼起》:“既推独车,復表其上,为其饰伪,良亦昭晰。”唐陈昌言《白日丽江皋》诗:“清明开晓镜,昭晰辨秋毫。”清梁章鉅《归田琐记·高雨农序》:“而有实者,亦既昭晰无疑,优游有餘矣。”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萧绎所詮,尤为昭晰。”2.光亮,光耀。三国魏曹丕《济川赋》:“美玉昭晰以曜暉,明珠灼灼而流光。”唐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“固以纷纶国牒,昭晰家声。”宋司马光《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》:“去白日之昭晰,归下泉之窈冥。”明何景明《待曙楼赋》:“忻万象之昭晰,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