述圣鲁宣父,通经汉仲舒

述圣鲁宣父,通经汉仲舒

诗句读音
通经汉仲舒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tōng jīnghànzhòng shū
述圣鲁宣父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shù shènglǔxuān fù

述圣鲁宣父,通经汉仲舒释义

【通经】1.通晓经学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东京学者猥众,难以详载,今但録其能通经名家者,以为《儒林篇》。”唐韩愈《潮州请置乡校牒》:“赵德秀才,沉雅专静,颇通经,有文章。”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经三》:“而翰林院亦有秀才名色,当精选深于经术者为博士,招集天下能通经者皆隶焉。”2.解释经旨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昔孝宣会诸儒於石渠,章帝集学士於白虎,通经释义,其事优大,文武之道,所宜从之。”唐玄宗《<孝经>序》:“是以道隐小成,言隐浮伪,且传以通经为义,义以必当为主。”3.中医指用药物、针灸等使月经通畅。清蒲松

【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旰切《集韻》虛旰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汗切,音熯。水名。《書·禹貢》嶓冢導漾,東流爲漢。又天河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箕斗之閒,漢津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漢者,亦金之散氣。《揚泉·物理論》漢,水之精也。《詩·大雅》倬彼雲漢。又漢中,郡名,秦惠王置。《廣輿記》今爲漢中府。又漢口,地名。《廣輿記》漢陽府,本春秋鄖國地,漢屬江夏,唐曰沔州,亦曰漢陽。又州名,屬成都府。《韻會》漢屬廣漢郡,唐置州。又半漢,形容之辭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天馬半漢。又《輟耕錄》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。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。見《孫穆·雞林

【仲舒】家、今文经学家董仲舒。专治《春秋公羊传》,强调“天人之际,合而为一”之说。三国魏应璩《与侍郎曹长思书》:“才劣仲舒,无下帷之思;家贫孟公,无置酒之乐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才略》:“仲舒专儒,子长纯史。”唐张说《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》诗:“才雄子云笔,学广仲舒帷。”旧题明王世贞《鸣凤记·秋夜女工》:“不用仲舒谋,权回范蠡舟,旧江山都是新愁。”

【述圣】1.称述古圣先王之盛德。唐钱起《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》:“述圣鲁宣父,通经汉仲舒。”2.子思之封号。元文宗至顺二年加封子思为沂国述圣公。明嘉靖时罢其封爵,但称述圣。参阅《元史·文宗纪三》、《续通典·礼十》。

【宣父】旧时对孔子的尊称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五》:“﹝贞观﹞十一年詔尊孔子为宣父,作庙於兗州。”唐白行简《夫子鼓琴得其人》诗:“宣父穷玄奥,师襄授素琴。”唐韩愈《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》:“坐于罇俎之南,鼓有虞氏之《南风》,賡之以文王、宣父之操。”《宋史·乐志十二》:“肃肃庠序,祀事惟明。大哉宣父,将圣多能。”参见“宣尼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