漱石苔痕滑,侵松鹤梦凉

漱石苔痕滑,侵松鹤梦凉

诗句读音
漱石苔痕滑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韵脚:入十一沒
拼音: shù shítái hénhuá
侵松鹤梦凉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陽
拼音: qīn1hè mèngliáng|liàng

漱石苔痕滑,侵松鹤梦凉释义

【漱石】亦作“潄石”。1.冲刷岩石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沁水》:“其水沿波潄石,漰涧八丈,环涛轂转,西南流入於沁水。”2.谓闲居;隐居。明徐霖《绣襦记·却婚受仆》:“枕流漱石乐閒居。无梦到彤闈。”清顾炎武《复迟明府书》:“自从壮岁,便絶意于乘轩,况此暮年,益耽情于潄石。”参见“漱石枕流”。

【苔痕】苔藓滋生之迹。唐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苔痕上阶緑,草色入帘青。”宋张耒《无题》诗之一:“出门蹄道苔痕满,隐几书尘鼠蹟多。”清龚自珍《鹊楼仙》词:“安排疏密,商量肥瘦,自劚苔痕辛苦。”郁达夫《偶过西台有感》诗:“偶向西臺臺畔过,苔痕犹似泪淋痕。”

【滑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戸八切,音猾。《說文》利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食醫》調以滑甘。《疏》滑者,通利往來。所以調和五味。又澾也。《杜甫詩》霜濃木石滑。又州名。《舊唐書·地理志》滑州,隋東郡,武德元年改爲滑州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求如之山,滑水出焉。又《廣輿記》滑河,經滑縣北而東,滑最大,自洛以西,百水皆會於滑。又古國名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虞虢焦滑。又鄭地名。《春秋·莊三年》公次子滑。又珠名。《沈懷遠·南越志》走珠之次爲滑珠。又姓,漢滑興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忽切,音骨。亂也。《晉語》

【侵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七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千尋切,音駸。《說文》漸進也。又朘削也。《春秋·胡傳》聲罪緻討曰伐,潛師掠境曰侵。又《周禮·大司馬》負固不服則侵之。又侵尋。《史記·武帝紀》天子始巡郡縣,侵尋於泰山。《封禪書》作浸尋。《郊祀志》作寢尋。義同。又歲凶。《穀梁傳·襄二十四年》五穀不登,謂之大侵。《韓詩外傳》一穀不升曰歉,二穀不升曰饑,三穀不升曰饉,四穀不升曰荒,五穀不升曰大侵。又姓。《三輔決錄》有侵恭。又《正韻》七稔切,音寢。貌不揚也。《前漢·田蚡傳》貌侵。《註》師古曰:短小曰侵。亦作寢。

【松】〔古文〕梥庺《唐韻》詳容切《集韻》思恭切《正韻》息中切,音淞。木也。《字說》松,百木之長,猶公,故字从公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,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千歲之松,上有兔絲,下有茯苓。《摭遺》吳鄧夫人傷臉,以琥珀屑滅痕。《註》琥珀,松脂入地千年所化。又甘松,香草名。《廣志》細葉,蔓生,可合諸香。又長松。《本草》一名仙茆,能治風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本河關之西南羌也,唐置松州。又江名。松江,《禹貢》三江之一。或作淞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禮器》松柏之有心也,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。〕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

【鹤梦】凡脱俗的向往。唐司空图《与李生论诗书》:“地凉清鹤梦,林静肃僧仪。”元张翥《多丽·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为起句各赋一词》词:“自湖上、爱梅仙远,鹤梦几时醒。”明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四引栗道甫《游五龙山》诗:“鹤梦通云岛,猿啼下石门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