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藏与窃贩,犴狱常纷纠
私藏与窃贩,犴狱常纷纠释义
【犴狱】1.牢狱。唐柳宗元《吊屈原文》:“犴狱之不知避兮,宫庭之不处。”宋苏辙《北京谢韩丞相启》之一:“而况旱气方退,流民未还,盗贼纵横,犴狱填委,是健吏厉精竭力而不足之日,非庸人偷安自便而能办之时。”《明史·刑法志三》:“朝列清班,暮幽犴狱,刚心壮气,销折殆尽。”2.指冤狱。清刘大櫆《姚南青五十寿序》:“石农先生,其曾王父官大司寇,於犴狱多所平反,积阴德於天下。”
【常】《唐韻》市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羊切,音裳。《玉篇》恆也。《正韻》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後得主而有常。《繫辭》動靜有常。《詩·周頌》常于時夏。《箋》謂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《朱傳》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又五常。《書·舜典愼徽五典傳》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《五品傳》五品,謂五常。《疏》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又神名。《荀子·九家易》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又地名。《詩·魯頌》居常與許。《傳》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毗陵郡平置常州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常山郡。《註》恆山
【纷纠】亦作“纷糺”。1.纠纷;纷扰;祸乱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论》:“常出奇计,救纷纠之难,振国家之患。”《魏书·地形志上》:“魏自明庄,寇难纷糺。”宋司马光《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》:“夺攘纷纠兮,非愚则狂,惟君之生兮,遭世寧昌。”明唐顺之《送林宜兴迁官南部》诗:“谁言簿书日纷纠,劳君为我频置酒。”闻一多《红烛·李白之死》:“我企望谈谈笑笑,学着仲连、安石们,替他们解决些纷纠,扫却了胡尘。”2.交错杂乱貌。唐杨炯《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冈峦纷纠,天彭双闕而作门;珠贝浮沉,巴水三迴而成字。”唐李华《仙游寺》
【私藏】1.犹私蓄。指私有的财产。《后汉书·宦官传·张让》:“帝本侯家,宿贫,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,故聚为私藏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已后父亲死了,张廪生恐怕分家,反向父亲要索取私藏。”章炳麟《五无篇》:“今使人无私藏,亦无家室,其为财产妃色而生争者,固少息矣。”2.私行收藏或藏匿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吕布传》“布遣人求救于术”裴松之注引汉王粲《英雄记》:“布妻谓曰:‘将军自出断曹公粮道是也……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,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。今不须顾妾也。’”
【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同與。《說文》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《六書正譌》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(與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弋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音予。《說文》黨與也。《戰國策》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《註》與,黨與也。《管子·八觀篇》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禮·禮運》諸侯以禮相與。又《增韻》及也。《易·說卦》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許也,從也。《論語》吾與點也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又待也。《論語》歲不我與。又《博雅》如也。《前
【贩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願切,音畈。《說文》買賤賣貴者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夕市,夕時而市,販夫販婦爲主。《註》販夫販婦,朝資夕賣。《禮·曲禮》雖負販者,必有尊也。《史記·呂不韋傳》往來販賤賣貴。《集韻》或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