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海今诗伯,才名许孰俦

四海今诗伯,才名许孰俦

诗句读音
才名许孰俦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cái míngxǔ|hǔ2chóu
四海今诗伯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sì hǎijīnshī bó

四海今诗伯,才名许孰俦释义

【才名】1.才华与名望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贾诩传》:“是时,文帝为五官将,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,各有党与,有夺宗之议。”宋陆游《读李杜诗》:“才名塞天地,身世老风尘。”清黄景仁《夜坐述怀呈思復》诗:“似水才名难疗渴,投閒芳序易消魂。”2.指兼有才华与名望。《北齐书·文襄纪》:“至於才名之士,咸被荐擢。”

【孰】《唐韻》殊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神六切,音淑。《說文》食飪也。本作,隸作孰。生之反也。《禮·禮運》腥其俎,孰其殽。《特牲饋食禮》註,祭祀自孰始。又歲稔也。《禮·樂記》德盛而敎尊,五穀時孰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,中孰則糴一,使民食足。互見火部熟字註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孰,誰也。《楚辭·天問》圓則九重,孰營度之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孰主張是,孰維綱是。《史記·藺相如傳》公之視廉將軍,孰與秦王。又《正韻》何也。《論語》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審也。《漢武策賢良制》其孰之復之。○按《說文》

【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直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留切《正韻》除留切,音酬。衆也,等類也。《梁元帝·懷舊序》臨水登山,命儔嘯侶。《楚辭·王逸註》二人爲匹,四人爲儔。又通作疇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其疇十三人。又誰也。《揚子·法言》儔克爾。與疇同。又《集韻》大到切。與翿同。《說文》翳也。《玉篇》隱蔽也。又叶如切,音除。《韓愈·盧夫人墓誌銘》伊昔淑哲,或圖或書。嗟咨夫人,孰與爲儔。zdic.net漢典

【四海】1.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各按方位为“东海”、“南海”、“西海”和“北海”,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决九川,距四海。”孔传:“距,至也。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神经於驪山、太行而不能难,入於四海、九江而不能濡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,不见天光之焜烂;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,不识四海之浩汗。”2.犹言天下,全国各处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文命敷於四海,祗承于帝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大王起
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
【诗伯】;诗坛领袖。唐杜甫《石砚》诗:“平公今诗伯,秀发吾所羡。”宋刘过《湖上》诗:“莫惜高吟三十韵,敢烦诗伯为平章。”清孙枝蔚《海陵喜遇邓孝威有赠》诗:“此时对诗伯,情谊倍相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