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海一钩,千江只影
四海一钩,千江只影释义
【四海】1.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各按方位为“东海”、“南海”、“西海”和“北海”,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决九川,距四海。”孔传:“距,至也。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神经於驪山、太行而不能难,入於四海、九江而不能濡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,不见天光之焜烂;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,不识四海之浩汗。”2.犹言天下,全国各处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文命敷於四海,祗承于帝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大王起
【一钩】亦作“一钩”。1.一个钩子。亦用于形容新月。唐韩偓《雨村》诗:“雁行斜拂雨村楼,帘下三重幕一鉤。”宋惠洪《秋夕示超然》诗:“一鉤窥隙月,数叶搅眠秋。”元贡师泰《题丁元善炼师阳明楼》诗:“丹光散作霞千缕,劒气吹成月一鉤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满天的星,一钩细到几乎看不见的月亮。”2.汉字附在横、竖等笔画末端的一个笔画。因成钩形,故称。
【千】《唐韻》蒼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先切,音阡。《說文》十百也。又《廣韻》漢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雌人切,請平聲。《劉劭趙都賦》宮妾盈兮數百,食客過兮三千。越信孟之體,慕姬旦之懿仁。
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【只影】偶。南朝宋鲍照《野鹅赋》:“立菰蒲之寒渚,托隻影而为双。”宋苏轼《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》诗:“振衣忽归去,隻影千山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