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君王,三百载间,兴亡一家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兴亡一家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九麻 拼音: xīng wángyī1|0|0 |
| 三百载间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拼音: sānbǎizǎi|zàijiān|jiàn |
| 四十君王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拼音: sìshíjūn wáng |
四十君王,三百载间,兴亡一家释义
【兴亡】兴盛和衰亡。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。《书·太甲下》:“与治同道罔不兴,与乱同事罔不亡。”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精华》:“故吾按《春秋》而观成败,乃切悁悁於前世之兴亡也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载文》:“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,观乎国风以察兴亡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回:“英雄五霸闹春秋,顷刻兴亡过手!”2.专指衰亡。唐杜甫《壮游》诗:“国马竭粟豆,官鸡输稻粱。举隅见烦费,引古惜兴亡。”唐罗邺《登凌歊台》诗:“高臺今日竟长閒,因想兴亡自惨颜。”清秋瑾《宝剑歌》:“世无平权祗强权,话到兴亡眦欲裂。”典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牙切,音加。《說文》家居也。《爾雅》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註》家謂一門之內。又婦謂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又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《周禮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《註》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又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又天家,天子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又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又著述家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表章六經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【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博陌切,音伯。《說文》十十也。从一白。數十十爲一百。百,白也。十百爲一貫。貫,章也。《徐曰》章,以詩言之一章也。百亦成數。會意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眾多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官以治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後漢·明帝紀》百蠻貢職。又百里,劒名。百錬,刀名。見《古今注》。又百鷯。鳥名。見《大戴禮》。又百足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百足,一名馬蚿。又百合,草名。《譚子化書》山蚯化爲百合。又地名。隋百泉縣,唐百文縣。又國名。《北史·百濟傳》百濟
【载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作代切,音再。《說文》乗也。《易·大有》大車以載。又承也,勝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君子以厚德載物。又事也。《書·舜典》有能奮庸,熙帝之載。《註》言奮起其功,以廣帝堯之事也。又始也。與哉通。《詩·豳風》春曰載陽。《孟子》湯始征,自葛載。又則也,助語辭。《詩·周頌》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又成也。《書·益稷》乃賡載歌。《註》賡,續也。續歌以成其義也。又行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載采采。《註》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。又滿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又記載也。《書·洛誥》丕視功載。《註》視羣臣有
【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閑切《正韻》居顏切,音蕑。《說文》隙也。从門从月。會意,亦形。《徐鍇曰》門夜閉。閉而見月光,是有閒也。《禮·樂記》一動一靜者,天地之閒也。《莊子·山木篇》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。又《史記·郭解傳》洛陽人有相讐者,邑中賢豪,居閒以十數,終不聽。《註》居中爲他道和輯之。《周語》我先王不窋,用失其官,而自於戎、翟之閒。又容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凡待坐於大司成者,遠近閒三席。《註》閒,猶容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願請閒。《師古註》閒,容也。猶今言中閒也。請容暇之頃,當有所也。又也。《
【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息利切,音泗。《說文》囗,四方也。八,別也。囗中八,象四分之形。又《玉篇》隂數次三也。《正韻》倍二爲四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《又》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有四象,慶元閒知汀州府。又《正字通》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,防詐譌易,非四之本義也。又《集韻》息七切,音悉。關中謂四數爲悉。○按《正字通》云平聲音司,引《樂譜》四五讀司烏,不知此特口變易,非四有司音也。《正字通》誤。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
【君王】1.古称天子或诸侯。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朱芾斯皇,室家君王。”郑玄笺:“室家,一家之内。宣王将生之子,或且为诸侯,或且为天子。”《楚辞·招魂》:“君王亲发兮惮青兕。”王逸注:“言怀王是时亲自射兽,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。”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生丽质难自弃,一朝选在君王侧。”清谭献《<箧中词>序》:“昇元、靖康,君王为之;将相大臣,范仲淹、辛弃疾为之。”2.诸王之尊称。南朝宋鲍照《还都口号》:“君王迟京国,游子思乡邦。”按,此指临川王刘义庆。南朝梁沉约《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》之五:“君王挺逸趣,羽斾临崇基。
